Sunday 14 October 2012

监督大学科研成效

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25735


在上个星期的2013年财政预算案中,首相纳吉宣布政府将通过高教部拨款6亿令吉给国内的5所研究型大学进行科研活动,拨款对象主要是高科技领域,例如纳米技术、汽车工业、生物以及航空科技。受惠的5所研究型大学包括了马大、理大、博大、国大以及工大等等。

 

虽然政府在此次财政预算案中特意强调了科研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重视高科技领域科研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若只是把资源主要放在这5所大学上,不仅对其他大学不公平,在大格局上对国家科研发展的进步作用不大。

 

在目前的制度下,国内的科研发展拨款基本上来自高教部与科学、工艺及创新部。除了通过多个不同样项目的公开申请竞争方式以外,高教部每年还对国内的每所公立大学拨款进行科研活动,而研究型大学往往所获更多。

 

在过去数年,尽管政府对这5所大学的拨款增加,但是这些大学的表现有因此而改进吗?

 

在刚刚出炉不久的英国世界大学排名,我国仅有马大以156成功挤入全球前200排名。而国大排名261 理大排名326、工大排名358。博大不仅排名360 也较前年排名滑落。试问在过去数年,除了马大以外,其他四所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成果如学术文章发表和被引用率、科研原型、知识产权是否有提升呢?

 

在发出这个拨款的同时,政府应该像这5所大学发出明确的信息,要求大学必须在确保这笔款项并不会受到滥用。从以往的例子,大学往往并没有把拨款用在正确的地方。例如某些大学即使已经拥有某种科学仪器,却仍然为了花掉拨款而购买同类型科学仪器。同时,也有些大学在购买了科学仪器数年以后,往往被置空多年等等。此外,甚至也有大学研究所的中心主任把政府拨款购买的科研仪器当作是个人财产,禁止他人使用。

 

在增加拨款的同时,政府与相关大学的科研管理部门 Research Management Centre, RMC)必须要对拨款的科研计划实行更加严密的监督制度,除了确保财政管理妥当以外,也要确保达到科研目标和结果。

 

除了能够培训更多有实力的科研人员以外,科研结果也必须能增加我国的竞争力。例如南马某间来自研究型大学的教授过去十年在小型飞行器研究方面获得高教部的大量科研拨款支持,但是成果并不显著。数月前,该支研究队伍所试射小型飞行器仅仅成功在低空飞行了数百公尺而已。该项研究计划获得政府资助一百万令吉。

 

因此,如果政府真正要提高和正视我国的科研活动,除了要投入更多资源以外,与其把6亿注入这5所大学,更加应该把这笔款项开放给所有合格研究员申请。这种做法不仅可以确保只有有潜质和高影响力的科研计划才能获得拨款,也可以带动各个大学内的研究风气。

 

事实上,国内某些非研究型大学在某些领域上的科研表现比研究型大学还要出色。例如大马玻璃市大学微电子研究所不仅与国内外多间大学合作进行微电子、纳米电子机械感测器及纳米光刻技术方面研究,在发表研究成果方面远比在雪州某间研究型大学的微电子研究所还要出色。

 

政府注重大学科研活动固然应该获得赞赏,但是不应该只是把资源放在研究型大学。在其他大学内仍然有不少有实力的科研人员,更需要这笔研究资金来大展拳脚。

Monday 1 October 2012

国际太空周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81049?tid=490

每年10月4日至9日是联合国提倡的一年一度国际太空周,其目的在于庆祝太空科学技术提升人类的生活素质的活动,此外也希望能够通过在世界各地所举行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年轻一代对宇航及太空探索的兴趣。
联合国决定把国际太空周放在上述日子主要是因为开始和结束的日子都是太空探索活动的重大纪念日。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创了人类新生活方式。而在1967年10月10日,外太空条约正式生效。
人类太空探索活动在过去半个世纪可说是发展迅速得让人惊讶。从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以后,1961年,前苏联飞行员尤里加加林成为首名在乘搭火箭到达外太空的人。在当时国际冷战和太空竞赛的形势下,美国在1969年成功登月。
1982年,美国太空梭开始服役;199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服役,让人类可以看到数十亿光年以外的银河系。
而直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有三辆探测车在火星上漫游。
人类生活方式重大改变
人类在太空探索科技上的突破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素质进行了巨大改变。人造卫星的普及让我们可以在电视上看到现场地球另一面的现场转播,更让交通更为便利的全球定位系统。此外,人造卫星也让科学家更能准确地掌握天气预告。
如今,太空探索的门槛技术愈来愈低,也有越来越多国家加入太空探索的活动。可以自行开发火箭技 术、拥有人造卫星的国家越来越多。在美国,越来越多民间企业参与太空探索工程。例如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为首家为美国政府提供火箭发射及服 务的私人企业。另外,以美国加利福利亚为操作基地的海上发射公司(Sea-Launch)是世界上首个使用改装石油平台作为海上火箭发射平台的设施。
美国外太空探索有突破
在外太空探索在距离方面,以美国宇航局为主的机构也取得多方面的突破。除了在火星的探测车以外,于1977年由美国宇航局所发射的‘航海家’人造卫星在浩瀚宇宙飞行了33年后,终于在日前抵达了太阳系的边缘,即将成为第一个离开太阳系的人造物。
欧洲宇航局在太空探索也有所建树,例如2004年发射的“洛塞塔”人造卫星分别在2008和 2010年近距离飞越“斯坦斯”和“鲁特西亚”小行星,对这两座小行星进行了详细的观测,为科学家传来了许多有用的照片和资讯。相反的,近年来在太空探索 上野心勃勃的中国由于在火箭引擎技术方面无法取得突破,至今仍然无法突破地球的引力圈。
太空垃圾妨碍卫星操作
虽然看起来人类的太空探索方面取得辉煌成绩,但是也有不少让人担忧的一面。例如在靠近地球轨道 上的太空垃圾,包括失效卫星、火箭废物、太空站废物等等越来越多。其中中国在2007年使用弹道导弹击毁太空上退役的人造卫星的时候,制造了超过3000 片的太空垃圾碎片,导致当时在国际太空站内的太空人必须临时到紧急飞船中避难。这些太空垃圾碎片不仅影响了国际太空站,也严重影响了其他人造卫星的正常操 作。
尽管目前国际经济环境不佳,各国的太空探索预算都遭到删减,其中美国宇航局被迫搁置其与欧洲宇 航局2018年共同探测火星计划,但是人类对浩瀚宇宙的求知欲和探索活动,来提升我们对自身的了解和地球的形成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太空无限巨大,人类异常 渺小,我们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未来的太空探索计划。
陈日佳 环境与化学工程博士

华教乱象,马华有责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21595:&Itemid=201

近一年来,坊间频频传出大选传闻,国阵与民联政府纷纷向人民「分糖果」试图捞取选票。虽然不少人都认为目前的政治形势有助华校获得政府的拨款资助,但是事实上华教不仅没有以更稳健的脚步迈进,相反地在马华的蓄意扰乱下,乱象从生,可说是自「308大选」以来的最乱时刻。

在 今学年开学之际,吉隆坡和南马都有大量华小缺乏老师,严重者超过10名以上,不少临教必须签下不合理「服务合约」,即无法获得任何津贴,也没有公积金、年 假以及保险,待遇比印尼女佣还不如。此外,不少被派到华小的过渡期教师不諳华语;相反的,许多受过培训的华裔教师却被派到国小执教。

华小 面对临教的问题早在80年代就已经存在,时至今日已经过了两代人却仍然没有解决。虽然教育部为了要熄灭华社怒火,在今年2月成立了以副教育部长魏家祥为首 的委员会。但是象徵意义大於实质功能,导致董总必须採取更强硬的立场,举办「325大集会」抗议华小师资严重短缺。但是几乎在同一个时候,柔佛州教育助理 局长李翊狮督学却因为勇敢指出柔州师资短缺的真相而被降职。虽然柔州华社与总商会纷纷力挺,但无法保住敢讲话的督学。

今年,大马华教运动 最轰动的新闻莫过於在关丹市议会草场所举办的「520申办关丹独中大集会」。碍於庞大的群眾压力,虽然马华在7月26日高调將批文颁给申办单位,但是却一 直並未公开让华社检视。而马华面对董总的步步追问都耍出一幅不屑嘴脸。除了马华总会长蔡细歷对董总主席叶新田与署理主席邹寿汉多番开炮抨击以外,教育局主 任张盛闻以及马青总秘书蔡金星也多次抨击董总企图政治化华教。

增江北区华小董事会风波

然而,事实胜於雄辩。如今批文曝光后,证明了董总当初的忧虑並非多余。该批文所披露的马来语教学、使用政府的课程以及无统考制度的情况下,都赤裸裸的显示出政府所批准的是一所国民型中学(国中),而非关丹华社所要的独中。

而一名不諳马来语,被时事评论人谢清发暗喻为BTC(闽南语「没读书」之谐称),但与马华关係密切的「丹斯里」级华团领袖当初「个人担保」政府批文与关丹独中没有问题,甚至与马华同声同气要董总「见好就收」,如今面对记者质询却说「未看过批文」。

上星期,纠缠已久的增江北区华小董事会闹出了更严重的事情,包括3名前任退休校长在內的15人集团竟然被教育局委任为该校董事会成员,取代原有的9名董事会成员。

更甚的是,原任董事会自去年开始便已经向州教育局呈交董事人选名单,甚至多番向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交涉要求解决问题,但不得要领。

根据2011年10月10日的《中国报》报道,魏家祥当时回应「只要个人董事的註册呈上教育局,其合法性就不容置疑,无须等待批准公文」,但是如今这15人集团竟然可以在没有根据正常合法程序的情况下获得註册成立董事会。对此,魏家祥有什么话说?

华教人士必须认真看待增江北区董事会的风波。如果此例一开,未来马华就可以联合教育部官员选择性地接受註册董事,最终达到控制董总的目的。

因此,魏家祥除了必须要马上纠正和撤销这15人集团的董事註册以外,还必须对有关负责任的教育部官员採取行动,否则必须要站出来向华社做出交待。

除了上述例子以外,华小校长滥用权力层出不穷、学校公共户口(wang suwa)缺乏透明度,甚至是为华教出钱出力的森州董联会要员被马华高层怒骂「社棍」都是马华没有积极解决华教问题的结果。

面对这一连串的华教困境,不管马华是「有心无力」,还是「无心无力」,它都难辞其咎。如果它没有自我反省,反而为自己的过失辩护、粉饰,甚至推卸责任,在即將来临的大选中,必受华社唾弃,面对比「308政治大海啸」更大的衝击。

Saturday 25 August 2012

“好奇”号的火星任务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72365?tid=490

2012年8月6日,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探测车经过8个月半长达5亿公里的飞行距离后,终于登陆火星。这是近年来续“勇气”号和“机遇”号后,美国太空署登陆火星兼成功操作的第三辆探测车。
 
根据该署资料,“好奇”号探测车重达一吨,是一辆小汽车的体积。该探测车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除了拥有多种尖端科学仪器,更是第一辆以核能提供动力的火星探测车,保证至少14年的电供。然而,这项总值25亿美元计划最大的突破并不是“好奇”号本身,而是承载“好奇”号的太空船如何在7分钟内从2万公里的时速,到最后毫发无伤的安全落地火星表面。
 
恐怖七分钟大突破
 
在降落过程中,太空船必须先后用反方向推力、降落伞及飞控多种机动方式降落在火星表面。过程中,船体所承受的最高温度达到摄氏2100度。而在距离火星表面8公里高度,隔热罩将会与船体脱离,此时,并依靠船上的8台“着陆发动机”的反方向升力发动机,配合下降组合上的雷达系统测量高度和下降速度。这些数据必须即时送到任务电脑内,以即时控制下降速度。
 
在下降组合及“好奇”号探测车的下降速度降至0.75秒速以后,下降组合内的探测车将逐渐被绳缆吊下。当探测车的轮子抵达地面时,下降组合将立即剪掉缆绳,并迅速飞离探测车才逐渐降陆。这一系列的机动虽然看起来相当简单,但不仅在探测车硬体设计上要求严格,操作软体程序除了必须完美无瑕,还得与硬体的互动反应迅速。而且,这是人类探测星球史上的一大技术突破,史无前例。这也是为何“好奇”号登陆的这7分钟被科研人员称为“恐怖7分钟”。
 
运用五百科学专才
 
此外,飞船飞行和下降组合的降落时间也充满变数。例如降落和飞行时间受到火星表面上的海拔高度、气候、风向活动,沙尘风暴甚至是太阳磁场活动等因素影响。遇上这些异常活动,飞船上的探测仪器不仅要反应迅速,电脑也要及时发出指令,让仪器采取针对性的动作确保登陆成功。更重要的是,在“好奇”号登陆过程中,在地球上的科学家无法对飞船发出指令。
 
换句话说,该复杂的降陆过程完全自动化。即使要从地球发出无线电指令到火星上的飞船或是探测器,也须耗时至少14分钟才能抵达。
 
事隔数星期后,“好奇”号车上的探测系统不仅陆续启动,并且已向地球发送所拍摄的高清彩照。同时,地球上的研究人员也已开始确定探测车附近的地理环境与石块,预计在一周内可正式测试。届时,“好奇”号上的镭射探测器、各式谱仪、化学与矿物分析仪器、显微镜等将会一一派上用场。
 
美国太空署此次耗费巨资,速,电脑也要及时发出指令,让仪器采取针对性的动作确保登陆成功。更重要的是,在“好奇”号登陆过程中,在地球上的科学家无法对飞船发出指令。换句话说,该复杂的降陆过程完全自动化。即使要从地球发出无线电指令到火星上的飞船或是探测器,也须耗时至少14分钟才能抵达。
 
事隔数星期后,“好奇”号车上的探测系统不仅陆续启动,并且已向地球发送所拍摄的高清彩照。同时,地球上的研究人员也已开始确定探测车附近的地理环境与石块,预计在一周内可正式测试。届时,“好奇”号上的镭射探测器、各式谱仪、化学与矿物分析仪器、显微镜等将会一一派上用场。
 
美国太空署此次耗费巨资,动用多达500名科学专才,主要是想在火星表面上寻找生命迹象。而所谓的生命迹象并不意味着在火星上寻找有智慧或是高等生物;相反地,是希望在泥土与岩石中找出生物的基本化学粒子,或是其他可以证明生物存在的化学粒子等。根据美国太空署较早的火星地理探测结果显示,火星南极土壤下疑有冰的存在。
 
未获中文媒体重视
 
这一次“好奇”号降陆计划也是跨国计划。例如该探测车上的两项仪器(照相机与样本分析仪)便是由法国太空署负责;澳洲坎贝拉深空通讯馆则负责分析飞船降落过程的电子讯号并传达给美国太空署。科研界对“好奇”号此趟探测活动寄予厚望,希望不仅让人类对宇宙环境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能让人类对地球有更深入的认知。例如从火星的地质与地底活动让人类更了解地球的形成与地震等等。
 
虽然“好奇”号此次突破以往技术层次更高,而且期望为人类对火星的了解有更大贡献,却未获得中文媒体着重和深入报道;相反地,2011年的太空站与太空船对接反而被中文媒体捧上天。若把此次的火星登陆、探测活动与太空站的对接技术比较起来,后者不仅小巫见大巫欠缺创意,而且更未突破地球的引力圈。更何况类似对接对欧美俄来说已经是多见少怪。
 
无可否认,美国的确是太空技术的佼佼者!

江作汉部长的回应


Friday 10 August 2012

马华高官职责何在?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19595:&Itemid=201

每次被批评当家不当权的时候,马华总是摆出一副愤愤不满的架势。除了批评在野党抹黑以外,马华也向华社哀诉爭取权益的艰辛,更提出「有人在朝好办事」的谬论。但口水多没有用,实例才能说服大眾。

打从年初开始,吉隆坡轻快铁延长计划在私人界与民间引起议论纷纷。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征地与赔偿,路线规划与施工问题都引起民怨。其中吉隆坡市区苏丹街的土地纠纷更是眾人焦点。另外,某些高级住宅区如白沙罗住民为了自己產业的价值抗议有关路线穿越该区。相反地,华裔人口稠密且塞车问题严重的甲洞、增江一带却被拋在一旁。

虽然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总值超过500亿令吉的计划改善吉隆坡市区和周边卫星城市的交通拥挤情况,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它是由国家基建公司和陆路交通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主席是前外交部长赛哈密,其官职等级相当于部长。而马华交通部长江作汉只是该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在这一段时间,媒体上可见到有关江部长和有关部门的新闻可说是寥寥无几。

就在轻快铁计划如火如荼展开之际,4月可说是江作汉见报率最高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他为WWW车牌奔波,最后还与卫生部长廖仲莱在车牌问题隔空过招了一段时间。在7月初,马航接收了该公司所购买的第一架A380空中巴士客机。江作汉也连续数天在有关新闻上出现。轻快铁计划和WWW车牌、马航接收新客机比较起来,前者对吉隆坡未来数十年的发展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为何身为部长的江作汉並无实权?

同样的,最近受华社所关注的燕窝出口中国事件,也同样反映出了身为副农业部长的蔡智勇无法为华社爭取权益。

养燕业者面对非常严峻的问题。他们不只在养燕、燕窝处理上面对技术问题,还在燕窝標籤射频技术(RFID)问题上面对政府官员的刁难,更有业者怀疑有关方面利用这个卡位来垄断国內燕窝出口中国。全国和各州养燕业者不断地举行请愿大会,与兽医局和卫生部举行各种会谈等等都不得要领。

本来,蔡智勇可以充当养燕业者与政府的桥樑,解决问题並能够让马华加分。奈何此事正在胶著无法解决的时候,他却每天「不务正业」地针对雪州政府与达南之间的土地问题不断举行新闻发佈会,进行不实指控等等。养燕业者目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蔡智勇究竟如何帮助他们呢?

马华不断通过软硬兼施的方式向华社拉票,但是在处理不少事务中却突出「当家不当权」的窘境。试问这样要如何引起华社选民共鸣呢?

PM2.5细悬浮微祸害大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67055?tid=490

今时今日,城市人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在城市活动日益增加以及工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人们虽然几乎每天都在谈论环保與空气素质,但是在我国,人们却只有在烟霾严重的时期才会注重空气素质。

要瞭解空气素质,必须先要瞭解‘PM2.5’。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於或小於2.5微米的细悬浮微粒。这些浮微粒源自於燃烧後所排放的残留物,例如发电廠,石化工廠或是汽车排放的废气等等。即使露天燃烧垃圾,甚至是在家裡使用蜡烛或是使用煤气、木炭煮食,也能产生这些浮微粒。工业活动所生产的PM2.5,远远超过日常生活活动所产生的量。

由於体积微小而轻,这些浮微粒可以在空气中停留较长时间,造成烟霾,影响飞行或是空气探测活动。此外,这些浮微粒随著呼吸管进入身体内后可以直接抵达肺部的细支气管壁。在长时间累积下,管壁会因为被这些浮微粒所阻塞而导致功能下降,衍生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是肺癌等等。而成功渗透管壁进入身体的浮微粒将会随著体内的液管穿流。某些有毒的化学物质或是重金属更会與体内的化学分子产生化学作用,进而导致细胞不良变化。换句话说,PM2.5所带来的后果不容小觑。

中国北京污染严重

这也就是为何世界卫生组在2005年便在空气素质准则中为可吸入的PM2.5设定了引导值。世界各大国,尤其是欧美对PM2.5设定更明确严格的浮微粒指向值。今年3月8日开始,香港环境保护署更是破天荒的通过该署网页,每小时公佈最新的PM2.5浓度数据。

根据不少科学家與环保组织的研究,目前中国是全世界PM2.5污染最严重的国家。再加上为数不少的美国與西方人在北京居住,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每天都会公佈北京市的PM2.5数據。在最近半年的时间,该市的PM2.5一直都处於‘不健康水平’,往往超过指向值3–4倍!去年《北京日报》引用官方数據显示在过去的十年中,北京市肺癌患者猛增60%。

在我国,人们对於PM2.5的认知严重不足,对其危险性更是毫不在意。

应关注边佳兰计划

加拿大环保署2009年的一篇报告中指出,加拿大每年因为工业與家用石化活动所生产的PM2.5达到全国浓度的18%。对於正在如火如荼展开的边佳兰石化计划,该工业区投入生产後所产生的PM2.5值得人民和政府当局关注。

根據最新公佈在《大气污染研究》学术期刊中一篇来自加拿大环保署的研究报告显示,加拿大哈里法克斯(Halifax)区一个小城镇由於距離宜作大型石化廠紧紧2公里的距離,导致该区的PM2.5的污染是所研究地区最为严重。

根据该文章,时下幾乎所有的石化工廠都採用较为先进的流液催裂法(Fluid Catalytic Cracking,FCC)把重质油转换为轻质油。但是这个过程中所使用的都是含有一些稀土重金属的催化剂。虽然廠方或是设计、操作工程师宣称这是安全的工业操作法。不过,过程中无意排放出(unintentional release)的重金属與空气中的细悬浮微粒结合,将会为人们、尤其是附近的居民带来更大的健康威胁。

短命23天不是危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第131号的研究报告,在欧盟国家,人类活动所生产的PM2.5导致人均期望寿命减少了8.6个月。因此,最近反对边佳兰石化工程的环保组织指‘短命23天’言论更不是危言耸聽。

最後一点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默默为我们安全付出的保安人员。最近在吉隆坡不少购物中心为了安全起见,在室内停车场大量部署保安人员,却没有提供相应的呼吸罩。

由於室内停车场空气不流通,加上交通问题,保安人员长期在这种情况中工作,将会吸入大量pm2.5细悬浮微粒,对他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人们固然需要工业经济活动来走向更美好的生活,执政当局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持政权。但是如果这个经济活动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素质與生活环境,不仅是得不偿失,更让我们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带来灾害。执政者不得不醒觉。

文:陈日佳 (环境与化学工程博士)

选民应该投党不投人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2/07/16/131.html

每一届大选来临之前,总有不少政治人物要选民在选人或是选党之间作出明确抉择。
在下届全国大选即将来临之际,有知情人士指出,马华与民政为了要在下一届全国大选争取更好的成绩,打算以“选人不选党”的政策来赢得华裔选民支持。这种做法不仅符合首相要求“有胜算的候选人”,也希望能够减少党内扯后腿现象。

但是我国的国情与其他国家不同,以人选素质的投票取向并不符合我国国情。我国国会虽然和英国一样都拥有“党鞭”制度。但是不管是在朝在野,议员在议会进行表决的时候则必须根据党的指示进行投票,而不能根据个人立场或是选区选民意愿。

例如在去年4月,马华土满幕州议员彭子明由于在州议会中传达关丹民众反对在格宾工业区建立莱纳斯稀土厂时,不仅被彭亨州务大臣安南耶谷频频打岔,更被他在会议上斥责彭子明在有关议题上与在野党站在同一阵线上。事实上,彭子明身为民意代表只是履行其职责,在州议会上表达人民的看法。这起事件导致马华议员,包括德伦敦区议员陈汉祥也从此以后在议会上封嘴不谈该厂一事。而一向以来提倡“高调问政”的马华蔡总会长则就此事保持沉默。
关丹英德拉马歌打马青团长徐祥强也因为坚决反对稀土厂的立场而受到马华纪律委员会对付,冻结党籍3年。同样的,总会长蔡细历出尔反尔地批评出席马六甲州净选盟集会的州马华妇女组主席江美霞,也反映出政党内不容异议。

由此可见,我国的政治制度虽然与世界上其他民主国家一样,但是党的原则比民意还要大。而一名再优秀、再有素质的议员在这种制度下,都几乎是无法发挥所长为民请命。
在上一届大选中,在野党出现许多素质参差不齐的“海啸议员”。随后,朝野双方都先后有议员跳槽、病逝或是退党等等。这种做法不仅不尊重民主,更显露出政客缺乏修养和顾及一己之利。

相反地,在目前的朝野双方几乎是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即使是在堡垒区,双方都必须对自己的候选人有最低要求,例如解决民生问题,对课题发表看法以及参与地方社团活动等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党内几乎都产生了自动筛选机制,确保了候选人的最低素质。

在来届大选中,双方都会在候选人方面作出严格和多方面考量。朝野双方的候选人实力几乎是势均力敌,因此政党意识形态与施政能力是选民的唯一投票标准。

Friday 6 July 2012

马华错失良机

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331956

關丹獨中開辦成功在即,董總所扮演的壓力集團角色,功不可沒。
雖然關丹華社數年前已出現開辦獨中的聲音,也曾向首相和政府呈交備忘錄,甚至舉辦大集會向政府反映意願,前前后后超過半年時間,卻未獲政府重視。直到董總署理主席鄒壽漢揭露“華教契約”后,只需短短3個星期時間,馬華與政府便宣佈同意在關丹開辦新獨中,效率高得讓人難以置信。與此同時,這起事件的很多疑點,仍然存在。

顛覆傳統作業程序
其中,鄒壽漢出示的教育部高級官員回函,也就是所謂的“典當契約”,是這起事件的關鍵。雖然馬華找來當年涉及的黨元老,詢問所謂的有關共同協定和妥協共識,奇怪的卻是馬華為何不要求當年簽發該文件的官員,出來回答有關疑問?

  如有實情,這名官員的解釋,足以讓整起事件真相大白,水落石出。若查無此事,甚至可對有關官員採取紀律行動。


  如今馬華上上下下堅持口頭政治協議與共識,比該封官方信函更重要。這種做法不僅顛覆了傳統以制度為準的作業程序,更有意無意地把華教政治化。
此例一開,從此白紙黑字不能作準,簽發文件的官員不必問責。那么校方、董事部以及華團,日后接獲官方文件時,是否應該認真對待?
在這起事件上,馬華原本可以以民間的強烈要求,利用此契機要求政府政府允許增建更多獨中,與制度化建設華咬,贏取更多華裔選民支持,卻因為馬華某些領導人的懦弱,及抱著與董總“對著干”的心態處理,導致錯失良機。民間要求政府制度化建設華教的路,恐怕更長更困難。

Thursday 5 July 2012

大学生缺乏国际视野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58179?tid=490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与年轻学生接触。这些大学生经历了十年的学校磨练和无数次的考试,不少学生在中学与预科班都获得非常标青的成绩进入大学。他们的智商和学术能力绝对毋庸置疑,甚至比起同班的国际学生还要出色。但是如果是比较起宏观视野与国际时事认知的话,本地学直接被比下去。有些本地学生根本不知道新加坡总理是何人,也有还有本地学生以为英国领导人是“总统”。
其实,大学考试并不等于一切,大学的文凭只能决定未来工作的方向,却不能决定一个人在工作上的成就。偏偏我们的教育制度与体系、学校管理、社会要求、甚至是家庭期盼都是以考试成绩来定夺孩子的能力。

无法因应国际需求
孩子虽然积极面对考试,但对很多时事不闻不问,家长虽然在孩子年幼时出钱出力培养兴趣与训练,但在孩子上学后却把中心点转到成绩上,造成学生对许多亚洲与国际事务并不了解,欠缺宏观视野。

许多本地大学为了开拓学生国际视野,经常邀请商界人士、企业以及国外的知名学者到校演讲和分享经验,然而学生大都以功课忙碌为由而不热衷出席。
此外,许多学生宁愿在家上网打游戏或是睡觉,也不愿意抽出一小时的时间。

韩国经验值得借鉴
不少大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经常对现在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下跌表示担忧,对于企业界来说,国内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开拓外国市场或是研发新产品才能让企业永续经营。但是大学毕业生如果连亚洲与东南亚的地理、政治形势都不清不楚,更妄论国际宏观视野?企业公司更不能期望他们能扮演“拓荒者”角色。

对于油气业者来说,国际宏观视野更为重要。首先,世界上产油地方有限,而且经常又与政治扯上千丝万缕的纠缠。对于油气业者来说,招聘人才固然在技术能力上固然重要,但是具有宏观的国际视野与敏感更加重要。

这几年来,韩国企业开始在世界各个角落落脚,企业活动与影响力不仅日益加强,更有“超日赶美”之势。与中国企业不一样,韩国企业并没有大规模收购,在产品销售商也并不是以价钱为主的较劲。相反地则是以高素质智慧型产品争夺已被欧美日产品占据的市场。
以我国为例,韩国三星与美国苹果公司在智慧型手机和小型电板的市场上难分难解。韩国汽车在我国的外国汽车市场占有率几乎超越欧美。

韩国大学体制虽然与其他国家无异,以考试为标准,但是并没有忽略国际视野拓展的重要性。学校自聘请校长上就注重人选的国际视野和人际关系。在校内,除了与跨国企业公司合作让学生进行工业实习,也鼓励学生参加交流生计划等等。

应注重软技能培养
在企业内,尤其研发部门,年轻的科学家并不只是在研究室内埋头苦干,而是经常获派到世界各地国际学术会议或是研究所交流讨论,除了能够获得第一手最新消息以及启发以外,还能把观点与想法带回公司内与客户部探讨产品市场。
这也是为何韩国“三星”电子和电器如今能如巨人般屹立市场,其专利权申请更是几乎每年翻倍的原因之一。

我国目前僵硬化与“填鸭子式”的教育制度,不仅使大学生继续注重眼前的考试成绩而忽略软技能的培养与发展,更缺乏国际视野。当大学教育“产品”不能与符合企业雇主期盼,最终不仅是教育界与企业界的失败,也是国家发展的失败。

Wednesday 13 June 2012

莫让董总独行

董总与马华最近就华教问题在报章上一来一往,引起不少关注华教发展的人士关注。董总自5月宣佈退出教育部华小师资特別委员会圆桌会议后,不少马华政治人物 以及亲马华组织与人士均感不满。柔佛州许多有马华背景的「不懂事的董事」,甚至以退出州董联会威嚇董总。最近,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一句「马华疑典当华社利 益」,更触动了马华的神经,倾巢而出抨击董总。

但是人们为何不问,董总为什么突然这么强硬起来?不少马华政治人物均劝告董总,在教育部与马华拿出诚意解决华教问题之际,应该积极配合而不是搞对抗。但是问题在於,董总真的在「搞对抗」吗?而教育部又是否「真的有诚意解决问题」呢?

首 先,华小师资问题並不是一个新问题,董总更不是第一天想要与教育部联手解决这个问题。华小师资问题自80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困扰华社。歷届的马华副教育部 长都信誓旦旦要解决有关问题。如今在大选即將来临之际,教育部仓促成立这个委员会,但是这是否表示在大选人事更动后会继续有下文呢?

华小 师资的问题之所以一直存在,而且久久不能解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教育部內的「小拿破仑」横行,导致华小师资数据不齐全,不能让决策者做出最好的判 断。另外,教育部一向以来以国小为主的政策,也是导致今日华小乱象纵生的主因之一。而这两个问题互相加强,衍生更严重的后果--不具华文资格的教师被派到 华小,导致学校管理层在行政问题上面对难题。

此外,在维持独中现况的爭议上所揭发的华教契约问题,主要是源自於教育部政策研究与策划组所 发出的公函,指马华前领导层在国阵成员党提呈1995年教育法令草案时,同意接受「独中统考文凭维持现状」,来换取撤销教育部长关闭华小与淡小的权力。官 方文件不容造假或是篡改。副教育部长魏家祥彻查教育部的档案便可知道事实真相。为何偏偏还需要总会长蔡细歷去询问马华前辈?

作为华社的最高「教育机构」,董总如今要採取如此强硬的態度,並不是因为想要藉著国內局势向政府或是马华施压,更非如马青张盛闻所说「董总像政党」,而是政府与马华一直以来都没有积极解决华教师资问题,更没回应华社教育建设的需求。

若华社基层支持与认同董总扮演「压力集团」的角色,董总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不管最终华教圆桌会议有没有结果;不管「不允许独中增建的社会契约」是否真正存在,华社不能没有董总!

Tuesday 12 June 2012

华资企业应资助博硕士生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53168?tid=490

1980年代,国立大学升学渠道有限,有些学子有幸出国深造,但是也有不少家贫只能望门兴叹踏入社会打拼。由于当时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奖学金或是助学金机会非常少,能够突破重围获得奖学金的更是少之又少。
90年代随着国内私立学院与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以及经济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华团与大型企业提供奖贷学金,或是赞助学生在本地大专就读等等。从1997年开始,政府通过高教基金以及更开放的公共服务局深造机会,使到国内学子的高教梦想得以实现。坊间更有不少人说:“如今的年代不会没有人因为经济问题而放弃继续深造,相反地只有能力问题。”
企业对人才渴望提升
随着我国大专水平日益提升以及普及化,再加上更复杂与多变的营商环境,企业对人才的渴望也跟着提升。如今,许多企业在聘请主管级人员的时候已经达到了硕士或以上的水平。同时,越来越多的本地华资企业也已经开始意识到研发新产品的重要性,博士毕业生的出路已经不再局限于高等学府讲师。
然而,虽然本地私立与国立大学所提供的硕博士学位也越来越多选择,但是很多时候却因为经济、家庭因素而乏人问津。
目前,政府通过《我的头脑》高教计划为国内数百位硕博士学生提供学费与生活费。来自企业给于硕博士的奖贷学金为数不多。来自华社企业的硕博士资助可说是少上更少。
事实上,我们能理解某些比较保守的华企由于担心科研技术外流问题而未与大学合作。另外也有些妙想天开希望能够不费分文获得技术等等。

华资企业不注重科研
但是华资企在面对竞争日益增加的国际环境下,尤其是中国急速科技发展的情况下,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作业方式才能期待突破。
华资企业提供硕博士奖贷学金可说是利多于弊。首先,参照发达或是其他发展中的国家,持续性的经济发展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积极支持和进行产品科研。在美国和欧盟,私人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大量投资在科研和资助博士生进行与公司利益相关的研究项目。在美国,私人企业所投入的科研包括资助博士生的资金几乎超越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总科研拨款。相反地,在我国华资企业中,科研往往并没有获得重视。而且,往往所涉及的科研活动都是旨在产品开发或是延续的产品改进。

韩国三星是成功典范
我们以美国柯达公司为例,该公司所生产的照相机与胶卷曾经一度风靡全世界,甚至还是世界上第一个(1976年)推出数码相机的公司。然而由于决策错误和欠缺更深入的研发经费,最后导致该公司逐渐没落到如今必须要出售手上的数码技术版权来避免破产。
再看看如今韩国的三星公司,该公司每年将百分之二十的利润投入在研发工作或是资助大学研究项目。每一年在欧美所申请的技术专利权达数千项,使得该公司能够在短短十年内从一个韩国本土公司转型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数码产品公司,连一向在有关领域遥遥领先的日本科技公司最终也必须俯首称臣。
华资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积极且重要的角色。资助博硕士生不仅能帮助国家培养人才,也能进一步加强本身的科研能力和竞争力。何乐而不为?

Monday 30 April 2012

莱纳斯稀土厂风波的根源 透明度与信心(下篇)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28226?tid=490

另外一个能解决民众疑虑的方式就是通过专业组织如大马专业工程部的协调,在公开、透明与高调的公开该厂的运作过程,让民众一起参与讨论,也能让民众充分了解处理过程、风险与经济效益。
根据消息,大马专业工程部和工程协会虽然派人与莱纳斯厂方讨论,但是行事低调,也并没有尽专业团体的责任向民众进一步解说。

除了辐射以外,另外一个不少民众所关注的就是附近水和空气污染的问题。环境局与莱纳斯厂方异口同声说会严厉监测该厂所排放的污水和附近一带的空气素质。但是同样的没有向民众披露更多资料。例如在空气素质上所监测参量是什么指数?

政府厂方低估人民力量

除了普通的二氧化碳、氧化氮以外,是否还包括空气中的2.5以及10毫米以下的小质子数量?2.5毫米以下的空气小质子对人体呼吸系统能造成损伤。

此外,在监测空气素质中所使用仪器的准确度、可靠度、平均监测时间甚至是数目等等都足以影响“严格标准”或是“安全水平”的计算。

虽然一般民众对于这些数据与仪器 并没有专业知识而感到陌生,但是莱纳斯厂方有责任将这些数据公开处理,至少专业人士或是有兴趣民众可以进一步查询。

由于缺乏透明度,再加上最近更被揭发某些莱纳斯董事部成员兼任国家原能局成员,疑利益冲突,民众自然而然不会信任莱纳斯厂方和执法单位。东海岸沿岸的化石工业也经常出现工业有毒废水排出大海却投诉无门的状况。

再说,我国一向以来“建设一流,管理三流”,而且工程出问题无人需要负责任,民众自然不会轻易再相信执法当局。

事实上,这起事件如今发展到如此的状况,最大的原因就是政府和厂方低估了群众力量。固然民众人人并非都是专家,不可能了解每一个专业词汇或是稀土处理过程,但是如今已是二十一世纪资讯开放年代,政府和执法当局并不能一味以官老爷姿态要民众信服官腔,却漠视日益激烈的民意,更不应该归咎此课题“被政治化”或是从种族角度来看待这课题。

除非莱纳斯与政府进一步加强透明度和管理的承诺,莱纳斯稀土厂将继续成为争论课题,甚至在下届大选影响选票投向。国阵政府实在不能继续低估这起事件的影响力。

莱纳斯稀土厂风波的根源 ——透明度与信心(上篇)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27975?tid=490

关丹莱纳斯稀土厂早在2年前已经开始,虽然该工厂时至今日几乎已经建峻,政府也已发出临时营运执照,但是,民间反应不仅没有淡化,反而日趋严重。2月26日在全马各地举办的绿色集会,是人民以行动向政府发出最强烈的不满;而在关丹市政局草场万人以上的群众不仅表达了心声,更明显的反映出莱纳斯厂方和科学、工艺及创新部过去数月每天在全国各大平面媒体上的宣传广告几乎全然无效。

对于积极吸引外资的我国政府来说,民众这次出乎意料之外的激烈反应确实非常尴尬。首先,稀土厂几乎已经建峻,群众压力虽大却不能因此拒绝厂房的投资。从政府来看,第一,迫使莱纳斯撤资或是撤回执照,将使大马今后在吸引外资时面对政府政策摇摆的窘境;第二,莱纳斯操作涉及多方利益,连许多化学供应商的合约也已几乎敲定。科学、工艺及创新部与原能局如否决莱纳斯的执照,不仅会造成商家或厂商投诉损失,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反弹更不能忽略。大选在即的如此敏感时刻,政府必须小心在政治利益与选票利益上作出抉择。

人民质疑政府管理能力

首相纳吉虽然希望莱纳斯能把废料运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借此减少民众的担忧。但是,这一招也不管用,第一时间便遭到环保组织的大力反击。
执政当局与莱纳斯厂方必定很奇怪为何民众对此事反应如此激烈?其实,一句话说到底,真正的答案是在于莱纳斯厂方和政府双方均欠缺透明度,造成人民不信任政府的管理能力。

稀土的提炼过程涉及许多步骤,除了固体分离以外,还包括使用大量化学物进行分解以及净化,最后成品分类等等。说起来虽然一行字似乎很简单,但是,却有许多不确定性以及处理过程的各种考量。

不知根据何国严格标准

环境部、原能局和莱纳斯厂方都不断地澄清作业与处理“根据严格标准”,却从来未曾披露更多的资料。例如所谓的“严格标准”是根据何国标准而定?是美国、欧盟、澳洲或是大马标准?环保业者都知道,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标准,其中,欧盟的环保标准是以严格闻名世界;在美国,各州甚至有权力制定本身的环保条例如废气或污水排放量等。

此外,该厂所使用的机器组件是否又满足环保的条例呢?我国和莱纳斯厂方到底是根据何国的“严格标准”作业?民众不知晓。

此外,莱纳斯也应该主动提出它在生产过程所使用的化学物及其成份。化学物在不同样的条件下与不同的化学物混合会,有许多预料之外的化学反应。厂方不能只是一直宣传“安全”,却在不提出具体数据与资料的情况下希望民众信服。

助教陈日佳:民众难信服 莱纳斯须加强透明度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26267?tid=460

(八打灵再也3日讯)诺丁汉大学大马分校环境及化学工程系助理教授陈日佳博士认为,莱纳斯稀土厂需加强透明度,向公众公开处理废料、废水、废气的程序,还有稀土提炼过程使用的化学药品,否则民众很难信服。

没解释标准内容

他说:“莱纳斯在广告中说会用最严格的标准,但这标准的具体内容却没有说明,那是指大马的标准,还是欧盟、美国、日本的标准?”

他也说,现在仍不清楚具体的废料清理方式,不能判断是否一定有害,但是负责任的公司一定会先把废料中的化学药物经过处理后才丢弃。

他认为,稀土废料运输的过程是很重要的一环,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很多人忽略一个重点,即废料在运输的半路上可能发生意外,如运输工具翻覆,那要怎么处理?谁有能力处理?又或者交通怎么安排?路线怎么规划?是否会经过人口稠密的地区?”

越远意外机率越高

他说,废料运输的路途越远,发生意外的机率越高。他担心如果发生意外后,当局有什么反应措施,或消防局有无能力应对。

他是针对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宣布把莱纳斯稀土废料搬运到远离人烟的地方,作出回应。
关于首相表示稀土废料是安全无害的说法,陈日佳说在不确定首相的科学证据来源下,他也不太清楚确实情况。

“所谓安全无害如是指废料辐射不高,不会影响人体,这是正确的。”

他解释,稀土提炼需要经过化学处理过程,废料中的这些化学药品如果没有经过处理而直接掩埋,是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阳光暴晒温度升高 废料或释化学物质

陈日佳对核能及辐射素有研究,他说,稀土废料或暴露在阳光中,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
“这些废料废水的沸点比较低,在阳光暴晒中温度升高,有机化学物质会释放到空气中。”

皮肤会出现红点

他说,尽管目前还不了解提炼稀土会使用哪些有机化学药物,可能对人体造成什么健康影响,基本上如果吸入过量,肯定会导致呼吸道方面的问题,皮肤过敏的人会出现红点,甚至会感觉头晕。

“就像新屋子、新车都有一种很浓的化学气味,主要用在溶剂方面,有些人吸入过量会头晕。”

挖洞铺石灰掩埋

至于稀土废料的掩埋措施,他以固体废料作为例子,主要方法是挖一个洞,铺上一层石灰或塑料聚合物,才放入废料掩埋。

“如果处理不当,废料中的化学成分会被雨水或地下水带出来,渗入附近泥土中,流入河水或海中,对生态环境不好。”

华小发展要重量也重质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24342?tid=490

一直以来,政府与马华总是以数字来强调自身对华小的发展贡献。例如马华不断强调华小增建与迁移数目,政府则不断强调每年为华小教职员支出18亿令吉薪酬。但是在不少华裔人口为主的城市地区或是城市边缘地带,华小不足问题仍然严重。而政府支出的薪酬换来是用公务员条例来约束教职员。换句话说,官方数字并不代表华小在这片土地上已经茁壮成长。

师资问题历来最糟

自独立以来,华小一直以来都面对严重的师资问题。几乎每一年教育部都会推出新措施声称能“一劳永逸解决华小老师问题”,但是往往却因为某些官员们的执行偏差导致教育部多年来所推出的措施,例如师训班不仅无法解决华小老师不足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多不谙华语的过剩国小老师被派到华小。这些老师不仅对华语一窍不通,有些甚至还有严重的纪律有问题。

由于不谙华语,这些老师只能教导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根据董教总调查,这些原本应该被派到国小得老师连英文都不能掌握。再这样下去,华小变质只能说是迟早的问题。

由于教师不足,许多华小被迫聘请没有教学资格的临教。凡读华小的学生,尤其是城市华小,几乎在六年的小学教育中无可避免的都会与临教有所接触。然而,临教的努力从来未获得教育部的重视。

今年学年开学之际,不少华小欠多名老师。吉隆坡有数间华小更欠缺超过10名老师以上。更一度闹出临教必须签下不合理“服务合约”。在这个合约下,虽然临教的基本薪金已经全面调高,但是却无法获得任何津贴,甚至没有公积金、年假以及保险,待遇比印尼女佣还要不如。

柔佛州董联会主席黄积循早前更透露,不少被派到华小的过渡期教师不谙华语,相反的许多培训的华裔教师却被派到国小执教。马华联邦直辖区教育局主任王鸿财甚至多次炮轰教育部的做法,甚至比喻今年的华小师资与班级问题是“历来最糟”。

校长与董事会矛盾

另外,教育部也必须在学校校长委任进行必要的改革。校长与学校董事会的合作关系,校长的能力与教育理念决定一间学校的程度。但是由于教育部在委任校长的时候并没有咨询学校董事会,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处都多次传来校长与董事会并未能积极合作的新闻。

最常见的例子便是在食堂主权的问题上。众所周知,董事会筹款建设与维修学校食堂,拥有食堂的管理权的招标权天经地义。奈何有小部分学校还是出现主权争议和招标的问题。

马华只以数字邀功

以吉隆坡增江某华小为例,在2010 至2011年,该名校长把大量精神在食堂主权上与董事会对抗上,甚至在小六检定考试前一星期在校内进行大型活动。这种做法最后导致该年学校的检定考试成绩不仅全A人数下降,及格率更是少过五成,比前一年猛跌超过一成,在联邦直辖区所有华小中几乎是居榜末。

另外,副教育部长魏家祥虽然多次强调透明化处理学校公共户头(account wang suwa),但是很多华小董事会均无法通过校长掌握有关银行户头详情或是在有关户口支票上签名。

教育部因此在这个户头上的处理方式也必须要全面改革,包括强制公共户头让董事会与校方共同管理。

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提高透明度,也能够让学校更健全的发展
华小是我国华教发展的根基,过去在风雨飘荡中成长
可惜的是马华与政府一直以来只是以数目字来向华社邀功,却未曾在华小的师资培训与管理制度上进行质量改革。

华社绝对还不能对华小发展掉以轻心。

黄糩璊敢怒敢言搞错对象

http://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189672

星期六马华总会长与槟州首长林冠英的辩论,除了两位男主角以外,另一位当场暴红的便是“拖车姐”,即来自雪兰莪州士拉央区马华的国阵协调官黄糩璊。

黄糩璊在会场上露出一派侠女风范,以半个槟州子民身份激动的向林首长提问关于槟州市政局的拖车问题,不仅在会场内震惊四方,更让她突然之间暴红,在电视机面前的观众朋友更突然对黄糩璊刮目强看。

虽然黄糩璊的激烈行动在网络,尤其是面子书上引起网友的围攻,但是她已经形象确定,更重要的是在蔡细历面前上演了一场“好戏”,为自己在争取下一任国阵协调官上加分铺路。可惜的是,赢得党内领导人的支持并不代表她为自己在一般选民心目中加分。

民航业碳排放量挑战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19364?tid=490

民航业是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从飞机制造业、飞行与维修,直到日常机场管理等等,世界上数以千万计的家庭依靠它维持家计。自上世纪90年代廉价航空崛起后,搭乘飞机出国已不再是富者独享的特权,即使是平民百姓也能一尝搭乘飞机出国的滋味。

然而,在蓬勃发展的航空业后面,也隐藏着我们目前所面对最大的一个环境危机——减低碳排放量。

其实,十年前已有环保组织相继提出相关问题,例如数年前,欧洲不少环保组织都指欧洲人不应食用奇异果。因为,奇异果从南半球的纽西兰运输到北半球的欧洲过程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不利环境的化学粒子与氮氧粒子而不利环保。不过,根据2009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每一公斤从纽西兰出口到欧洲的奇异果,从农场、包装、空运直到最后抵达欧洲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仅排出最多1.74公斤的二氧化碳。以船运取代空运奇异果业,可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民航业排碳量不大

此外,也有不少环保分子认为廉宜飞行和越来越多日益繁忙的飞机场将会加速空气污染,主因是飞机引擎在操作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氮气等等。例如,国际空中交通管制协会就在2009年说过,只要全球每一架机场内的飞机能减少一分钟的排队时间,航空业每年就能节省高达接近200万吨燃料,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高达630万吨。

然而,这些数字与全球2009年的30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起来可说是大巫见小巫。目前,民航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仅占全球排放率的2%而已,远远不如工业与路面交通工具所排放的数量。再说,数十年来,随着英美引擎制造商的大力投资科研,现在的飞机引擎拥有更高的燃料效益;而飞机制造商使用大量新研发而成的轻但坚固的建筑材料如碳复合材料等等,也使飞行的燃料效益更高,增加两成以上。

试用混合生物燃料

除了在飞机与引擎设计方面着手来达到环保以外,民航业也像陆路交通工具一样希望能使用混合生物燃料取代目前的纯石化燃料。民航机是在2008年2月首次使用混合生物燃料,当时,英国维京航空一架飞机在其中一个引擎使用混合椰油与石化燃料从伦敦希特罗机场飞往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

同年12月,纽西兰航空成为世界上首个使用麻风树果油混合石化燃料的航空公司。混合生物燃料也同样引起环保组织的忧虑。生物燃料不仅需要砍伐大量土地种植原产品,更会导致原产品与食物的价格高涨等等。

管理与维修也重要

尽管航空业的碳排放量对全球气温上升影响微不足道,可是,从今年1月1日起,欧盟仍然向所有在欧盟境内机场升降的民航机征收碳排放收费;如果航空公司无法降低碳排放量,则必须向欧盟缴付碳排放费用。英国《卫报》估计这项措施将会导致每一名乘客必须在每一行程多缴付12 至60令吉。此举引起中国与美国不少航空公司的不满。

中国业界均认为欧盟此举对于发展中国家不利,反倒认为应该把减少碳排放量的责任推到以欧美为主的飞机制造商身上。不过,这种意见并不完全正确。即使燃料效益再高的民航机,也需要拥有良好的机场管理与飞机维修,才能真正达到经济效益及环保效果。

如今,飞机运输和航空交通已直接与非直接融入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过,气候转变对人类的影响已越来越明显,火山爆发与异常气候,也是航空业所面对的最大问题之一。民航业者要如何在环保课题与利益上取得平衡,仍然是未来的一大挑战。

大马须发展航太工业·程嘉乐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15286?tid=490

近年来,国家太空署希望能够统筹国内大学以私人界合作,共同发展我国的航太工业。华社虽对中国的航太发展表示赞赏,却对我国航太工业发展持有严重误解。

每当航太技术被提起,人们总是第一时间想到太空梭、火箭或是国际太空站,殊不知航太工业还包括卫星工业、飞行安全、机械与控制等等工业。

而其他基本航太技术研究如微重力研究、太空观测、太空物理等虽然并未能生产出直接产品,但是这方面的知识却能衍生出各种产品与服务;太空气候与太空辐射环境学等的研究也能让我们改进通讯技术,它们都是我国知识经济转型最需要的元素之一。

未来数年可说是我国航太工业发展的关键期。太空法令预料将会在年末前呈交国会,但是政府的经济转型计划至今仍然没有任何一项涉及航太工业发展。

最适合建火箭发射中心

坐落在雪州万津县双溪让并隶属国家太空署的国家科技中心近期已经建竣。该中心不止拥有卫星上下载通讯配备,另外还设有人造卫星组装、整合与测试中心。未来有望成为我国的人造卫星发展与组装重镇。

另外,国家太空署已鉴定了微重力研究为重点及合作对象,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制定航太发展政策,才能让经济受惠。

由于航太领域宽阔且科技水平不一,我国航太工业发展必须把重点放在两大方向。其一,通过与外国航空署合作方式在我国建造火箭中心;其二,通过国内电子科技及工业发展人造卫星探测、监控技术。

在地理形势上,我国可说是世界上其中最适合建造火箭发射中心的地点之一。除了靠近赤道而能获得最大的离心速度以外,还因为半岛与沙巴东面都远离稠密人口地点和面临海洋而能够进行发射工作。这种优点能让绝大多数火箭能以更低廉成本发射多功能,或是更高轨道的人造卫星。

这是为何世界数大火箭发射中心都建造在接近赤道的地点。如美国著名的肯尼迪航太中心在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日本火箭中心则在该国南端种子岛;中国也在最南端的海南岛建立第四个火箭发射中心;而欧洲宇航署的火箭发射中心更是远在南美洲北部的法属圭纳亚境内;美国海上火箭发射服务私人公司更利用已废弃海上钻油台改装为火箭发射平台,船拖到有利发射地点。

朝自行发射探空火箭

我国如能在沙巴与他国合作建造火箭发射中心,不仅能够推动我国航太工业发展,也能高速带动该区产业、旅游以及交通发展等等。

由于国力与科技实力有限,我国虽无法建造类似西方国家或是日本的大型火箭,但却能自行发射探空火箭。

探空火箭与传统火箭不一样,在飞行到一定高度的时候,火箭将因为燃料殆尽而回落地球。在这段时间内将会有长达两分钟的微重力,这段时间对于不少科研人员可说是重要的试验时间。

对于财力有限的国家太空署来说,探空火箭既能进行有关大气电离层试验或是地球科学的研究,还能检测新的仪器及载具零件或是某些前瞻性技术探测等等。

更重要的是,探空火箭的发射经费是发射大型火箭的一至二成左右而已。

世界不少国家如巴西、瑞典、德国、芬兰和台湾等都进行类似的科研活动。

只要有正确的发展方向与政策,发展航太工业对于我国来说有利无弊,势在必行。

支持日本宇航太空署·陈日佳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06942?tid=490

说起国际航太机构,除美国宇航署(NASA)和欧洲航空署(ESA)外,另一个最有活力的国家级宇航署便是日本宇航署(JAXA)。

近年来,日本宇航署在航太、卫星取得辉煌成就以及一再在深太空的探索研究取得突破,不仅帮助人类在有关方面获得更深一层的知识,更拉近该国与世界各国关系的重要桥梁之一。

日本在人造卫星工业方面的成就斐然,它曾在2008年从种子岛宇宙中心成功发射一枚地球温室效应气体观测卫星,为世界首枚和唯一的环保专用卫星,主要用于观测世界各地的二氧化碳以及甲烷气排放量,并且能观察到人类未曾记录二氧化碳浓度的地方。

该太空署将这枚卫星所记录的资料与世界各国分享,成为许多国家和民间组织使用的环保资料,也成为联合国制定全球暖化政策的参考资料。

2006年在日本本土九州升空,由日本、美国和英国联手研制的“日出卫星”,乃目前世界上直径最大的太阳观测卫星,主要用于太阳磁场观测以及研究太阳耀斑等剧烈的爆发活动。

探测器登陆小行星

2010年6月13日,“隼鸟”号太空探测器成结束了六年多百般挫折的太空之旅回到地球,其间总共飞行超过60亿公里,或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40倍距离,并成功登陆小行星“丝川”号,采集超过1500颗岩石样本返回地球。这些样本的进一步研究显示,有关行星土质与地球并不一样,日本宇航署目前正与外国宇航署合作对这些岩石样本进行更深一层测试。日本太空署也对距离地球表面400公里运行的国际太空站做出巨大贡献,设立“发现号”试验舱,进行与生物有关的科学试验,例如蛋白质晶体,重力对生物影响等等。

2009年9月18日,由日本自行研发制造的“希望号”太空舱携带了总重高达3.6吨的食品与实验品给国际太空站。52天的任务圆满后,“希望号”最后脱离国际太空站并在坠落地球大气层中烧毁南太平洋。

在美国太空梭退役后,日本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发射火箭,以货箱方式提供日常用品与试验用品提供国际太空站。而H-2火箭的LE-7引擎早在1994年已经达到80吨推力。

让多国分享宇航设施

日本宇航署虽然每年仅获得约25亿美元拨款,与美国宇航署每年180亿美元以及欧洲宇航署55亿美元拨款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但日本宇航署在扶持其它国家的宇航工业以及推动教育方面却不遗余力。
2008年4月,当韩国女太空人李素妍乘坐俄罗斯太空船到达国际太空站时,日本宇航署除了让她使用“发现号”的设备外,还借出高速通讯卫星,让她与韩国观众即时连线。此外,也帮助大马科研人员在“发现号”舱内试验蛋白质晶体,未来还会在该舱内为印尼太空局进行科学试验。

日本宇航署也正在与韩国宇航局探讨未来一起使用“发现号”的可能性,同时也通过与我国及泰国宇航局的合作,让这两国的大学科研人员每年最少一次使用日本滑行飞机在太空边缘进行微重力试验。

支持本区域科技教育

2011年11月,当日本太空人古川聪在国际太空站轮值的期间,日本宇航署还曾让他以连线方式回答来自亚太地区学生的问答。受惠国家包括我国、孟加拉、澳洲以及斐济的学生。

日本虽然没有野心勃勃太空计划,其太空成就也没有获得本地媒体,尤其是中文媒体的重视,但在很多领域的成就却让欧美也自叹不如,同时也积极帮助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宇航工业发展。

相反的,某些国家虽耗资巨额航太计划,但是其火箭至今仍然无法飞出地球的引力圈,人造卫星的探测能力更是远远不及日本。此外,其太空计划不仅缺乏透明度,更没有像日本般通过科技教育支持本区域发展中国家。

科学工艺部与国家太空署因此应该加强与日本宇航署的关系,确保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与人才培育能够与时俱进。

文:陈日佳 (环境与化学工程博士)

大马宇航工程系学生的困境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1/11/23/37.html#.Ts3EhyRvchc.facebook

在我国,很多人对宇航工业有很大的误解,不少人第一时间联想到太空梭、太空人或是火箭,殊不知航太工业所涉及的层面非常广阔。从运动体育节目的现场转播到驾驶汽车、航船甚至是飞机上所使用的全球定位系统都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航太发展的结果。

宇航工业下其实可分为航空与航太工业。其最大分别在于飞行器的飞行高度与层面。对于在地球大气层内涉及、试验或是生产的飞行器,例如飞机、无人飞行机、直升机甚至是热气球都是属于航空工业领域。航太工业则是指在大气层外的飞行器,例如太空梭、火箭、人造卫星或是其他行星的登陆器等等。

我国自80年代开始便已经有国立大学开始推出航空工程科课程。直到目前为止计有位于雪州的布特拉大学与国民大学,南马士姑来技术大学,每年训练多达150名左右毕业生。北马理科大学曾经在数年前也有宇航科系,如今已经被并入机械工程系内。这些大学的航空科系内容大同小异,主要都是集中在航空工程,仅有一两科与航太有关联而已。

这么多年来,各个大学内的宇航工业系并没有获得政府以及大学管理层的积极资助。虽然各个大学在开始发展该科系的时候从俄罗斯以及乌克兰引入大量该国有经验的科学家,以及资助本地大学未有博士资格的学术人员前往外国大学进修。

但是却由于政府并没有积极支持宇航方面的科研活动,最后不少科学家都在合约满期之后一一离开。此外,这些大学内的教材与实践实习也严重不足。例如理大与布特拉大学虽获得空军已经退役的战机做为教材,但是这些战机都是70年代或是以前的技术,仅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无法让学生掌握最新航空科技,更莫说要让学术人员从中提升科研能量。

没有相应的宇航工业

本地宇航系发展最大的败笔是政府在大学推动宇航业的同时,并没有大力发展我国的宇航工业。就业机会主要集限于民航机维修业。不少本地宇航系学生在毕业后并没有办法找到适当工作,被迫转到普通机械工程行业,荒废原先所读所学。

另外有些学生则获得外国政府或是大学奖学金修读硕士或是博士,毕业后落脚他国发展事业。而这当中,又以台湾与新加坡接收我国最多的宇航系华裔毕业生。目前,新加坡是本区域最大的飞机维修中心而台湾则是本区域发展人造卫星的佼佼者。

换句话说,我们又是为他国培养人才。

近年来,政府虽然积极推动国内的宇航工业,尤其是民航机的维修业务,包括在吉隆坡梳邦旧飞机场成立飞机维修城以及吸引外资在南威设厂等等,但是效果甚微。而在航太工业发展更是惨不忍睹。

政府在1997年成立航太科技有限公司,隶属财政部但由科学、工艺及创新部管理,旨在培育我国的人造卫星的人才与实力。但是由于缺乏资助、培育能力不足以及政府缺乏政治决心,直到目前为止仍然在人造卫星制造方面没有办法取得突破。

而最近公布的总稽查司报告更揭露这间公司所负责研发的拉萨号小型人造卫星在2009年发射后仅仅使用1年便成为了‘太空垃圾’,无法用于当初所设定的用途。

本地大学发展宇航科系值得鼓掌,但是更应该积极配合政府发展有关工业,否则投了资源却无法为本地工业持续发展与增值,更导致人才流失,而得不偿失。

“核”气生财?(系列5):核废料处理 真的没问题?

http://www.nanyang.com.my/node/399513?tid=493

核废料在核能问题的不休争议中,总是有意无意地被忽略掉。 要如何让未来世世代代的后人,处理前人留下来,积量庞大的核废料,绝对是最棘手的问题,没有一个政府敢拍胸口保证“没问题!”

诺丁汉大学大马分院环境及化学工程系助理教授陈日佳博士简单解释,反应炉是核电厂的“发电机”,其主要的发电元素一般为“铀-235”及“铀-238”,还有就是“钚”。

现有的核电厂采用水冷式技术,铀和钚这些含有放射性物质所制成的核燃料,会在反应堆内分裂,释放大量热能,将循环冷却水煮沸,继而推动发电机。

核燃料经过一段时期后,活动量就会衰减,而能量衰减的燃料不足以发电,却仍残留着各种各样、分量多寡不一的放射性物质,不只有β,还有β以及gama辐射线,它们仍在持续反应中。 半衰期可长达亿年 因此,所谓的“核废料”,指的就是以上这些已不能用来发电的核元素,而这些放射性物质没办法用任何已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消除,只能任其自然衰减。 “核元素当中,其半衰期可长达百年、千年甚至万年、亿年。

也就是说,在这段期间,核废料所含的放射性物质,仍具有伤害人类和其它生物以及环境的能量。” 这就是为什么陈日佳强调“核废料是最困难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从取出废料至运输至废料处理站储藏,每个细节都要严谨处理,丝毫马虎不得,特别是运输过程,最容易产生核泄露的问题。

建核厂也在污染环境 另外一项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就是,核电在发电过程虽然是“零碳排放”而被套上“干净、环保”的光环,但在兴建核电厂及相关配备的过程,却涉及大型且大量的挖掘、开采、排碳以及产生放射性废料的问题。

澳洲地球之友国家核能运动倡导者金格林博士就以澳洲的铀矿为例,指出核电发展如何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大量的核废料。 “核厂发电主要元素之一的铀矿,通常藏在地底250公尺里,或类似传统煤井的地下洞穴中,开采铀矿势必经过一连串的冶金过程,压碎、筛检及洗矿,然后则是一连串的化学步骤,移除矿中的杂质。

“浓缩之后的铀矿,有85%部分将被丢弃,也就是所谓的‘核能尾料’(enrichment tails)。这些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料,必须在非常严格及安全的环境中储藏,避免任何辐射泄漏。” 逾百万吨核能尾料 金格林掌握的资料显示,位于澳洲南部的奥林匹克水坝是最大的核能尾料(radioactive tailling waste)站,该政府已计划扩展矿地,将核能尾料增加至每年6800万吨!

一项国际报告也指出,单单法国,每年就产生1万6000吨的核能尾料! “2010年全球铀矿投资分析”就指出,若以2030年前全球投入营运的核电厂在60年的使用期内,铀的需求量累计为639万吨至1139万吨来计算,铀矿开采及核电厂本身,又将产生多少的核废料?

全球百万吨核废料 国际原子能机构曾经统计,全球核电厂每年产生大约二十万立方的中低阶核废料(low-intermediate level nuclear waste)及1万立方的高阶核废料(high level nuclear waste),有关统计还不包括开采铀矿以及用于医疗、军事和工业用途的核能废料!

统计指出,虽然估计会有变异,但全球核电厂至少制造了20万吨核废料,并随着世界各国不断增加核电厂及发展核能而在增加。

全球核电大国之首美国的一座核电厂,每年就产生3000吨高阶核废料! •英国现有的核能设配所产生的核废料,将从现有的470万吨增加到大约500万吨! •致力发展核电的中国,每年产生150吨具高度放射性物质的核废料,到了2010年,中国的核废料积存量已增加到1000吨! 更甚的是,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2010年合资安全审查”评估报告指出,全球目前正在运作的441座核电厂中,许多建造于1970年代至1980年代的核电厂,平均运作时间是35年。

换言之,许多已达期限的老旧核子反应堆,将在2020年至2030年进入退役高峰,而这些退役的反应堆所残留的核废料数量,尚未包括在现有核废料的统计里! 如何储藏核废料? “经济”是坚持保核的理由,但处理核废料的成本之高,其实更甚于核电站的兴建及运作成本。 英国政府一份经济分析报告指出,该国现有的19座核废料处理站,每年耗去700亿英镑资金,每个处理站所耗成本,相等于180亿令吉!

陈日佳则指出,核废料处理是长期且频密的运作,成本自然高昂。因为除了废料处理及储藏站的建筑费用,还有维持环境的运作经费,包括核废料运输、长期的观察和监管、安装探测器、种植植物以测量周围环境是否有辐射污染及其他相关措施。

同时,如何处理退役的核能反应堆,也是一项挑战。单单是核废料储藏,运作成本就高达22亿欧元(约178亿令吉)! “高昂的营运成本,来自于核废料处理的复杂,以及必须确保万无一失的严谨。”陈日佳强调,人类无法阻止核废料的放射反应,因为那是大自然的反应。唯一能处理的方式就是将废料收藏起来,远离民众和环境,确保辐射不会影响生态。 地下储藏成本也高 数十年来,世界各国不断研究和尝试各种核废料的处理方式,截至目前,将核废料储藏在深入地底下几百公尺的特殊储藏库内,是首选,但兴建地下储藏室的成本,比起核电厂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般上,世界各国的核废料储藏库都会选深山及人烟极度稀少的地区,“它并非一般的储藏库,也不是将核废料储藏在里面就算了事,单单是选择储藏库的地点,就要非常慎重和严谨——远离民众、生态区及地下含水层,更要绝对保密。

“储藏库以及长期的运作更是极庞大工程,必须是多层防护式的密室,还要防水、防炸、防震、安装侦测系统、长期测量储藏库的湿度、温度以及辐射量等等,确保没有核辐射泄漏。” 由于核废料的半衰期从数万年到数十万年不等,所以储藏库必须确保至少在10万年内的安全。整个处理过程涵盖了地质学、地震学及建筑学等各专业。

这就是为什么成本高昂的原本。 灌水泥并不实际 另外,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灾事故后,为了尽速解决核辐射泄漏及扩散,就以灌水泥方法封住反应炉,但这种方法并不能阻止里头的热能反应。

陈日佳透露,近年科学家开始担心这些水泥已无法支撑,欧盟及联合国原子能机构正加紧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在原有建筑上继续加盖一层,将反应炉密封起来。但这项工程却面对资金来源短缺的问题。 “核电虽具经济效益,但若发生意外,所造成的生态及环境伤害,远远超过其经济效益。乌克兰的切尔诺贝核灾迄今25年,整个城市的辐射量还是很高,土地完全不能使用,若计算其荒废价值,损失远超利益!”

再者,并非所有发展核电的国家都有处理核废料的经济能力和意愿,单看以下的资料,就足以让人惊讶: •瑞典于2010年制作纪录片揭露,俄罗斯在1990年代初期,将辐射及化学武器废料丢弃在世上盐度最低的波罗的海(Baltic Sea)海底 •德国一座核废料储藏库,核泄漏超过20年!

前苏联也曾发生过不少核子潜水艇意外沉没后捞不上来的“意外”,有人视为前苏联这些经济能力不足的国家,处理核废料的“廉价”方法,因为打捞成本十分高昂。

循环使用更危险 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小型化的核电反应炉,也用在航空母舰和潜水艇,破冰船也是使用核子动力。 此外,核废料还能再循环使用。医疗和工业就是使用再循环的核废料,端看相关国家是否有再循环核废料的技术和经济能力。 陈日佳坦言,真正令人担心的其实是这些再循环核废料。 他说,除了医疗领域,X光在工业的用途其实也很广泛,比如烧焊,而造船业就是其中一个使用量非常大的工业。

相对于核电厂和核废料储藏室,其他领域并没有严谨的核废料处理系统。 “在巴西就曾发生过将医学废料直接丢在垃圾场的做法!” 至于退役的核电厂及反应堆,据他所知,一般都是取出里面的核燃料,用同样的方式储藏,然后拆掉核电厂。

灾害造成的核电事故 另外一个危机就是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所造成的核电事故,还有就是有关国家的处理能力和态度。 根据欧洲核能学会统计,目前欧洲仍在运作的核电厂有195座,而大部分新建的核电厂,都集中在亚洲地区,也就是最多地震带的地区。

东南亚的我国没有地震和海啸,也没有频密的洪灾和台风,但核废料处理能力倒是有待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