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9 July 2011

请在朝华基政党珍惜人才

http://www.eunited.com.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62297:2011-07-29-10-04-38&catid=42:2009-10-23-07-11-47&Itemid=72

近年来,人才外流问题成为城中热门话题。不管是在咖啡店或是网路上,都获得极大的回响。在我国,教育支出高居每年的政府支出榜首。在2010年财政预算案内,政府在全国中小学教育的拨款高达293亿令吉,而高教部则获得102亿令吉的拨款。然而,根据最近公布的《世界银行报告书》却揭露,在我国的外国投资逐渐下降的当儿,人才外流已经突破100万大关,尤以华社最为严重。

我国人口只有2千700万人,100万人材流失无疑是一个警钟。

许多人都就如何减少人才流失与要吸引人才回流提出众多意见,笔者并不想在此熬诉。但是有一点几乎所有人都认同的是 - 成熟、积极与公平的环境才能让人才发挥所长, 吸引和留住人才。蛟龙不能浅水游,正是此意。而当在我们把人才外流归咎种种客观因素与政府政策的时候,似乎没有人注意到在朝华基政党是否懂得珍惜人才?

以砂州议会选举为例,人联党候选人平均年龄是60岁,与行动党的候选人平均年龄仅39岁有天渊之别。难道人联党内没有更年轻而又有能力的候选人吗?人联党遴选候选人的标准到底是依据能力、党龄或是党内的支持度?同样的把眼光放在半岛的马华。308大选的时候,除了蔡智勇以外,马华有多少名候选人的年龄是低于40岁?一方面,蔡细历在2009年党争出任总会长后,除了蔡智勇外,又有多少年轻人被委任掌握党内要职?目前蔡总会长的班底绝大多数都是过气、被前领导层所边缘化、或是一些重出江湖的政治人物。难道马华公会内都没有年轻人可以取代这些年长,甚至是退休年龄的政治人物吗?

在砂州选举后,蔡总会长更揶揄年轻人若要当选议员必须参加在野党。这是因为马华是个庞大的组织,凡事必须按部就班,不能一步登天。换句话说,马华党内有利益与党龄之分。年轻才干纵使再有本事,前面还是有很多党龄更资深的党员在前,本事并不代表一切。这与学术界所提倡的‘学无前后,达者为师’的理念南辕北辙。

这也难怪在马华天兵兼名嘴胡渐彪在雪兰莪八打灵北区国会议席上阵,因为并未获得当地马华区会支持,结果惨败1万5千张选票。相反地同样是辩论出身,却以天兵姿态空降雪州沙登国会议席的张念群却成功拿下马华的地头虫廖润强。而曾经一度被视为马华未来之星的前马六甲市区国会议员黄乃志也因为在党争中‘靠错边’而已几乎被全面边缘化。

同样的,马华一直以来不断宣传其以年轻人为主的演讲训练班与文宣组,甚至扬言要成立网络军团来对抗网络上不利马华的言论。可惜除了网络上一些闹事的文棍以外,我们并没有机会见识这些人才的能力。

民政党虽然在人才栽培方面虽然走在马华与人联党之前,可惜所托非人。民政党年轻领袖所发表的文告让人哭笑不得,有些甚至还不成熟的以粗言与网友对骂,仍然有待磨练。作为政治人物,本来就应该持开放与谦虚地态度接受批评,同时实事求是的积极工作,而不是千方百计合理化自己的非理性行为。

总的来说,由于党内派系排挤、官职利益、党龄以及其他的种种客观因素等等的原因,在朝华基政党内的年轻才干并没有得到在野党年轻领袖般应有的发挥空间与环境。如果连华基政党都不能珍惜华社人才,那样我们要如何阻止更多的人才外流?

Wednesday 20 July 2011

科研的省思(审核制度篇)

http://www.eunited.com.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61185:2011-07-20-14-42-01&catid=42:2009-10-23-07-11-47&Itemid=72

科研的省思(审核制度篇)

老实说,我国的科研拨款一直以来都不是很丰厚。新加坡目前的科研经费占国民总生产值的2.5%,媲美日本的2.80%及美国的2.73%。瑞典的研发经费更是占国民总生产值的4.27%!相反的,我国政府2009年在这方面的支出仅占国民总生产值的1.5%。在今年与明年,由高教部负责的国内大学科研活动拨款仅有7.41亿令吉,而这平均每年3亿7千万令吉,微不足道的拨款绝都只是会惠及国立大学。

在今年2月,新加坡经济战略委员会发展知识小组指出,该国政府在科研方面的拨款必须在5年内达到国内总生产值的3.5%,估计累积高达400亿新币的科研开支,以便新加坡能够成为亚洲创新之都。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拨款数量是其次,公平与透明的审核制度更为重要。因为这不仅决定科研项目的素质与科研成果,更决定我国科研所能为我国经济带来的正面影响。这一环节可说恰好是我国科研拨款最弱的一个环节,基本上每一次的科研拨款都引起不少人的不满。

不管是我国科学工艺部或是高教部,科研拨款的程序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第一关必须经过大学内部委员会的审核,再呈上有关部门的技术委员会批准,最后一关则是财政小组决定拨款数额,最后才正式批准。在每一个科研组合内每一名符合资格的科研人员只能够呈交一份科研建议书。

在整个审核过程中,前两关 - 大学校内部技术委员会与部门技术委员会是最缺乏公平与透明度的两关。 尤其是内部委员会一般操生死大权,毫无透明度可言,而且绝无上诉机会, 再加上有关部门绝少过问校内技术委员会的审查工作,不少科研人员成校内官僚制度下的牺牲品,

在部门级的审查工作方面,高教或是科学工艺部的技术委员会一般上是由有关部门委任。以科学工艺部为例,委员会成员一般来自属下的政府机构科研人员,而高教部的技术委员会则由国立大学的教授出任。这两个部门从未公开审核委员会成员名单。

部门级的审核过程甚少透明度,虽然有规定遴选委员会必须对被拒的建议书给于解释,但是往往并非合理,也经常让被拒的科研人员一头雾水,比如说缺乏实用性或是不值得研究的课题等等。而由于这个委员会掌握大权,再缺乏外国科研人员的参与下,换句好话说我国的科研水准就只能在这个委员会的能力之下。

这种遴选方式与许多其他国家的遴选方式不一样。以英国为例,除了英国本土的教授级科研人员以外,科研遴选委员会成员还包括了私人界的高级科研主管,以确保基本科学研究与实用性研究之间获得平衡。此外,每年还会邀请外国知名科研人员或是权威对被批的科研建议进行全面性审查,调查结果将会呈交给管理当局和遴选委员会。这种做法不仅进一步加强公平竞争,更能全面检验各项科研计划的创新性及符合国家利益。这种做法成就了英国在各项科研项目中处于领先世界的优势。

再看看我们的邻国新加坡。该国科研人员每年获得大量拨款。而每一季的科研建议书呈交后,有关当局将会全资邀请外国各个领域权威科研人员,配合该国的顶尖科研人员一起进行遴选工作。这种做法也同样让新加坡整体的科研水准大量提升至接近世界水准。

没有一个公平、透明与有效率的科研审核系统,是我国目前科研界最大问题。没有有效率的解决这个问题,不管多少年的努力与多少金钱的投入,我国科研界最终还是很难在国际取得突破。

Tuesday 19 July 2011

纳米生物侦测器

http://www.nanyang.com.my/NewsCenter/articleDetail.asp?type=N&ID=262942&sID=29&cID=1070

近年来,食物与健康的问题愈趋严重。不仅是食物中不应该出现的添加物或是不正当的烹煮方式,还有近年来所出现的污染以及超级病菌的出现让不少普罗百姓叫苦连天,人人自危。民众不仅不知道什么食物才是真正健康?更不知道自己所吃的健康食物什么时候会被揭露为不健康食物。而且虽说科技日新月异发达,民众却无法亲身对吃入肚子内的食物做检验。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治疗癌症方面。直到目前为止,最好最有效的癌症治疗方式就是在最初期的时候发现并即时诊断,然而这却并非容易的事。从医学和工程角度来看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根据英国剑桥大学癌症研究院2009年在《自然》所发表的研究指出,肺癌的形成是因为基因组出现了超过2.3万次的基因突变,而恶性黑素瘤的基因组更包括了超过3.3万次的突变。由此可见,要提前预警癌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医学工程积极研究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在材料学、生物化学以及制造技术的跳跃突破,纳米生物侦测器(nano biosensor) 成为近年来医学工程界最积极投入的研究方向之一。除了体积小,灵敏度大幅度提高以外,简单易用再加上准确分析使导科研界都一致认为这是人类进一步加强医学健康无可避免的方向。

何谓纳米生物侦测器?可能很多人还摸不着头脑。举例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荷兰尼美根大学以及英国帝国学院的科研人员都正在研究供糖尿病患者使用,可植入体内的葡萄糖监测器。有关监测器的面积只有不到1方寸,厚度可以与一根头发媲比。

另外在日本大学,科研人员也研究出以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晶体材料结合传统隐性眼睛佩戴,从眼泪腺检测体内的葡萄糖浓度。目前有关监测器已经到了动物试验的发展阶段。

大马不易推动发展

上述所形容的纳米生物侦测器只是目前科研界的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有创意性的并未能一一纳入。而且,纳米生物探测器的研究工作并不容易。从工程角度来看,所使用的原料必须能够在人体内安全使用不会致毒。仪器也必须与人体生物操作兼容,不会衍生其他问题。

此外,制造技术以及检测的准确性与重复性也是考量之一。 从生物学以及医学角度来看,要确认正确的检测基因乃至监测器的植入方式与地点同样也必须要经过周详的研究才能正式定夺。换句话说,要发展一部纳米检测器并非易事,它需要工程学、材料学、医学、生物化学、电子学等等各方面的专才群体合作得天衣无缝,经过长时间的反复验证,才能取得成功。

在6月于吉隆坡举行的全国纳米技术峰会上,我国政府宣布将会把纳米技术的发展重点放在发展纳米生物侦测器上,并且会大洒金钱支持有关科研计划。但是在缺乏技术以及人才的情况下,我国要成功研发纳米侦测器恐怕并不容易。

Wednesday 6 July 2011

稀土与格宾工业区

http://www.nanyang.com.my/NewsCenter/articleDetail.asp?type=N&ID=259329&SID=29&CID=1070

或许在莱纳斯稀土厂事件之前,全马各地很多人,包括不少关丹人都未曾听过格宾工业区这个地方。

格宾与柔佛南部的巴西古当、登嘉楼甘马挽工业区一样,都是大马半岛的化工重镇。柔佛州巴西古当工业区除了化工以外,还有大量棕油提炼工业投资;甘马挽工业区则是我国国油主要提炼工厂的所在地。

与巴西古当以及甘马挽工业区比较起来,关丹格宾工业区的规模最小,也是最缺乏投资商的工业区之一。关丹格宾工业区内的大规模工厂寥寥可数。

在登州甘马挽与关丹格宾工业区之间,还有一个小型但是非常重要的丹戎加弄工业区。该区距离甘马挽国油提炼中心仅有半小时距离。

虽然东海岸这三个工业区的驾车距离仅仅是两小时州际公路车程,但是他们并没有对东海岸的经济发展起蓬勃发展的功能。

稀土厂应靠近码头

许多零件仪器供应商在槟州、新山与吉隆坡都会驻有代理或是营业代表,但是却没有驻东海岸的营业代表。

在甘马挽,虽然国油提炼中心已经超过20年提供上千工作机会,该地至今只有一间稍有规模的购物中心以及一间国际著名快餐店。

很多人对莱纳斯为何在关丹格宾工业区投资建厂感到疑惑。究竟格宾工业区有何魅力,能吸引莱纳斯进驻?根据笔者的个人意见,地理因素与经济因素是最主因,其他因素还包括政府的战略考量。

根据莱纳斯资料,该厂所提炼的稀土原料全部必须从澳洲西海岸经船运至大马。由于泥土的关系,工厂与码头之间的距离必须越短越好,如果能从船上直接输入厂内则是最好的作业方式。

此外,由于提炼成品也是直接出口,码头的条件自然成为莱纳斯投资的最主要考量之一。格宾工业区规模小、工厂接近码头且低码头使用量、直接受影响的人有限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在操作方面,稀土提炼需要大量以酸为主的化学原料和水,把稀土内的十几种金属各自分开。各种仪器的高低温操作需要大量的稳定电能。因此化学原料、水供与电供,也是莱纳斯的经济考虑因素。

东海岸已经有三个工业区操作,水供与电供自然不是最大的问题,只要地方政府积极配合提升工作,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并不难。所以化学原料供应,尤其是高浓度硫酸,自然成为最主要因素。

硫酸厂靠近稀土厂

凡对化学有一定认知的人都知道,高浓度高温硫酸处理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与环境破坏。而化学物泄露更是各国地方政府处理危机最头疼的一环。厂商为了经济效益与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往往并不会建设大型硫酸储藏库。

工业上最容易的处理方式就是通过生产商的输送管直接送入厂内;否则尽可能缩化学原料的运输距离,以减少意外发生可能性。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国最大的硫酸生产商正是坐落在登州丹戎加弄工业区内。而这或许是莱纳斯会在关丹格宾投资的最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对于政府来说,允许莱纳斯在我国投资除了经济因素以外,还有另外鲜为人知的,便是战略因素的考量。

中国去年利用稀土对日本实施三个月的禁运,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很大的震撼。

除了中国以外,目前世界上有稀土处理工厂的国家就仅有美国和澳洲。

换句话说,在莱纳斯正式操作后,我国就会成为世界上继中美澳后,第四个生产处理稀土的国家,这对我国在第三世界与落后国家方面会起正面的影响作用。

莱纳斯在格宾的投资,在经济因素、当地居民反对、环保考虑、国内政治因素以及国家战略因素考量下,恐怕不是容易解决的大问题。

科研的省思(拨款篇)

http://www.eunited.com.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9584:2011-07-05-08-32-09&catid=42:2009-10-23-07-11-47&Itemid=72

随着国家发展与经济转型的需要,政府自多年前就已经通过多重方式援助国内的各个机构进行科研项目。例如,各个大学除了获得高教部的内部拨款以外,还可以另外通过竞争方式争取高教部内的公开科研援助金。此外,国内各个大学还可以申请科学及工艺部的科学研究基金等等,在国内大学的科研工作者有相当丰厚的资源。

不少政府机构,即使是商业性质的机构也进行科研活动,例如国家品质监督与管理局(SIRIM)、国产车普腾、或是国家棕油院(MPOB)等等。这些机构除了本身内部的研究基金以外,也可以向政府申请科研基金。

虽然与外国比较起来我国的研究基金并不太充足,但是事实上只要有正确的研究方向与管理方针,理论上来说我国的科研能力必定具有一定的实力。

但是事实却令人失望。在大学与政府机构内内外外因素的困扰之下,我国的科研实力与成果远远不及他国。而与邻国新加坡比较起来更是天渊之别。

每个政府机构与大学的内部资源过多是我国科研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由于校内拨款的门槛相较低,而且由于缺乏竞争性而容易获得拨款导致不少公立大学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病没有大幅度提高。在缺乏有效监督以及严重官僚制度导致某些很多科研计划不仅半途而废,甚至有时候经费已经支付,计划却不了了之。

政府机构的研究资源也面对同样的问题,以往虽然每年获得政府大笔科研资助,但是实力却没有获得大幅度提升。以国产车普滕为例,虽然在市场保护主义下和政府资助下获利丰厚,但是科研实力薄弱,科研成果更是寥寥可数。

同样的在过去一向获得政府大笔研究资金的国家微电子机构今年也面对研究资金被大砍的窘境。国家品质监督与管理局由于是盈利机构更是没有获得政府直接交付经费。前首相敦马最近访问这几间机构的时候也频频呼吁政府却勿削减这些机构的直接科研经费拨款。

事实上,虽然政府的研究经费确实有削减迹象,但是如今政府的做法是削减对个别机构的科研援助,相反地把所有资金放在部门的科研平台上,让所有符合资格的机构 科研人员通过科研项目的实用性与挑战性争取拨款。

这种效仿西方先进国家的援助科研制度的方式不仅有效加强政府机构的科研实力与效力,更重要的是它透明与确保竞争。在上一季的科学工艺部科学组拨款,国家微电子机构和品质管理与监督局个别呈交了逾100份的计划书。在高教部的探险性科研项目组(ERGS)方面,拥有顶尖大学地位的理科大学与马大更是个别呈交了多达400份科研计划书!这是以前从未出现的现象。俗语说得好,只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下一篇,笔者将带领读者探讨我国科研拨款的审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