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0 April 2012

支持日本宇航太空署·陈日佳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06942?tid=490

说起国际航太机构,除美国宇航署(NASA)和欧洲航空署(ESA)外,另一个最有活力的国家级宇航署便是日本宇航署(JAXA)。

近年来,日本宇航署在航太、卫星取得辉煌成就以及一再在深太空的探索研究取得突破,不仅帮助人类在有关方面获得更深一层的知识,更拉近该国与世界各国关系的重要桥梁之一。

日本在人造卫星工业方面的成就斐然,它曾在2008年从种子岛宇宙中心成功发射一枚地球温室效应气体观测卫星,为世界首枚和唯一的环保专用卫星,主要用于观测世界各地的二氧化碳以及甲烷气排放量,并且能观察到人类未曾记录二氧化碳浓度的地方。

该太空署将这枚卫星所记录的资料与世界各国分享,成为许多国家和民间组织使用的环保资料,也成为联合国制定全球暖化政策的参考资料。

2006年在日本本土九州升空,由日本、美国和英国联手研制的“日出卫星”,乃目前世界上直径最大的太阳观测卫星,主要用于太阳磁场观测以及研究太阳耀斑等剧烈的爆发活动。

探测器登陆小行星

2010年6月13日,“隼鸟”号太空探测器成结束了六年多百般挫折的太空之旅回到地球,其间总共飞行超过60亿公里,或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40倍距离,并成功登陆小行星“丝川”号,采集超过1500颗岩石样本返回地球。这些样本的进一步研究显示,有关行星土质与地球并不一样,日本宇航署目前正与外国宇航署合作对这些岩石样本进行更深一层测试。日本太空署也对距离地球表面400公里运行的国际太空站做出巨大贡献,设立“发现号”试验舱,进行与生物有关的科学试验,例如蛋白质晶体,重力对生物影响等等。

2009年9月18日,由日本自行研发制造的“希望号”太空舱携带了总重高达3.6吨的食品与实验品给国际太空站。52天的任务圆满后,“希望号”最后脱离国际太空站并在坠落地球大气层中烧毁南太平洋。

在美国太空梭退役后,日本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发射火箭,以货箱方式提供日常用品与试验用品提供国际太空站。而H-2火箭的LE-7引擎早在1994年已经达到80吨推力。

让多国分享宇航设施

日本宇航署虽然每年仅获得约25亿美元拨款,与美国宇航署每年180亿美元以及欧洲宇航署55亿美元拨款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但日本宇航署在扶持其它国家的宇航工业以及推动教育方面却不遗余力。
2008年4月,当韩国女太空人李素妍乘坐俄罗斯太空船到达国际太空站时,日本宇航署除了让她使用“发现号”的设备外,还借出高速通讯卫星,让她与韩国观众即时连线。此外,也帮助大马科研人员在“发现号”舱内试验蛋白质晶体,未来还会在该舱内为印尼太空局进行科学试验。

日本宇航署也正在与韩国宇航局探讨未来一起使用“发现号”的可能性,同时也通过与我国及泰国宇航局的合作,让这两国的大学科研人员每年最少一次使用日本滑行飞机在太空边缘进行微重力试验。

支持本区域科技教育

2011年11月,当日本太空人古川聪在国际太空站轮值的期间,日本宇航署还曾让他以连线方式回答来自亚太地区学生的问答。受惠国家包括我国、孟加拉、澳洲以及斐济的学生。

日本虽然没有野心勃勃太空计划,其太空成就也没有获得本地媒体,尤其是中文媒体的重视,但在很多领域的成就却让欧美也自叹不如,同时也积极帮助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宇航工业发展。

相反的,某些国家虽耗资巨额航太计划,但是其火箭至今仍然无法飞出地球的引力圈,人造卫星的探测能力更是远远不及日本。此外,其太空计划不仅缺乏透明度,更没有像日本般通过科技教育支持本区域发展中国家。

科学工艺部与国家太空署因此应该加强与日本宇航署的关系,确保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与人才培育能够与时俱进。

文:陈日佳 (环境与化学工程博士)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