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0 April 2012

大马宇航工程系学生的困境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1/11/23/37.html#.Ts3EhyRvchc.facebook

在我国,很多人对宇航工业有很大的误解,不少人第一时间联想到太空梭、太空人或是火箭,殊不知航太工业所涉及的层面非常广阔。从运动体育节目的现场转播到驾驶汽车、航船甚至是飞机上所使用的全球定位系统都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航太发展的结果。

宇航工业下其实可分为航空与航太工业。其最大分别在于飞行器的飞行高度与层面。对于在地球大气层内涉及、试验或是生产的飞行器,例如飞机、无人飞行机、直升机甚至是热气球都是属于航空工业领域。航太工业则是指在大气层外的飞行器,例如太空梭、火箭、人造卫星或是其他行星的登陆器等等。

我国自80年代开始便已经有国立大学开始推出航空工程科课程。直到目前为止计有位于雪州的布特拉大学与国民大学,南马士姑来技术大学,每年训练多达150名左右毕业生。北马理科大学曾经在数年前也有宇航科系,如今已经被并入机械工程系内。这些大学的航空科系内容大同小异,主要都是集中在航空工程,仅有一两科与航太有关联而已。

这么多年来,各个大学内的宇航工业系并没有获得政府以及大学管理层的积极资助。虽然各个大学在开始发展该科系的时候从俄罗斯以及乌克兰引入大量该国有经验的科学家,以及资助本地大学未有博士资格的学术人员前往外国大学进修。

但是却由于政府并没有积极支持宇航方面的科研活动,最后不少科学家都在合约满期之后一一离开。此外,这些大学内的教材与实践实习也严重不足。例如理大与布特拉大学虽获得空军已经退役的战机做为教材,但是这些战机都是70年代或是以前的技术,仅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无法让学生掌握最新航空科技,更莫说要让学术人员从中提升科研能量。

没有相应的宇航工业

本地宇航系发展最大的败笔是政府在大学推动宇航业的同时,并没有大力发展我国的宇航工业。就业机会主要集限于民航机维修业。不少本地宇航系学生在毕业后并没有办法找到适当工作,被迫转到普通机械工程行业,荒废原先所读所学。

另外有些学生则获得外国政府或是大学奖学金修读硕士或是博士,毕业后落脚他国发展事业。而这当中,又以台湾与新加坡接收我国最多的宇航系华裔毕业生。目前,新加坡是本区域最大的飞机维修中心而台湾则是本区域发展人造卫星的佼佼者。

换句话说,我们又是为他国培养人才。

近年来,政府虽然积极推动国内的宇航工业,尤其是民航机的维修业务,包括在吉隆坡梳邦旧飞机场成立飞机维修城以及吸引外资在南威设厂等等,但是效果甚微。而在航太工业发展更是惨不忍睹。

政府在1997年成立航太科技有限公司,隶属财政部但由科学、工艺及创新部管理,旨在培育我国的人造卫星的人才与实力。但是由于缺乏资助、培育能力不足以及政府缺乏政治决心,直到目前为止仍然在人造卫星制造方面没有办法取得突破。

而最近公布的总稽查司报告更揭露这间公司所负责研发的拉萨号小型人造卫星在2009年发射后仅仅使用1年便成为了‘太空垃圾’,无法用于当初所设定的用途。

本地大学发展宇航科系值得鼓掌,但是更应该积极配合政府发展有关工业,否则投了资源却无法为本地工业持续发展与增值,更导致人才流失,而得不偿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