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united.com.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5742:2010-07-25-04-07-27&catid=42:2009-10-23-07-11-47&Itemid=72
每年秋季,世界各地都会全神贯注诺贝尔奖花落谁家。得奖者除了荣誉以外,更可获得大笔现金奖,也是每一位投身科学研究工作者梦寐以求的认同。
然而,谁又会想过诺贝尔奖成立的过程是多么的颠簸不安? 1896年12月10日,以发明炸药闻名的瑞典人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终年63岁。在葬礼结束不久后,他的遗嘱透露他决定把总额高达200万英镑的遗产,全部捐给世界作为全人类的科学,文学与、和平事业的奖励基金。
根据他的遗嘱,该奖的候选人不应受到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宗教或是政治背景的影响,其成就大小是评选的唯一与最高标准。另外,物理奖与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物或医学奖交由瑞典皇家罗林医学院定夺;而和平奖则由挪威议会选出。此外,瑞典与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也不能对任何候选人表示支持或是反对。
诺贝尔的遗嘱在1897年初被公诸于世后,并没有获得瑞典人的赞扬与认同。相反的却是迎来了国人的批评与谴责。更甚者批评他‘叛国’与‘不爱国’。其中不少皇家科学院高层管理人员更是拒绝执行该遗嘱的委托,也拒绝参与有关的一切会议。
当时不少瑞典国人以4大理由反对成立诺贝尔奖。
其一,为何这笔巨款不能只捐给瑞典而必须与全世界人类分享?其二,诺贝尔是瑞典人。但是为何诺贝奖评选并不能优先考虑瑞典人或是北欧人?其三,为何瑞典政府不能一并颁发和平奖?相反的,还要把有关奖项的选平工作交给当时与瑞典政府关系并不融洽的挪威政府?其四,既然瑞典或是北欧人并没有获得特别优待,那么为何这项耗时耗力的工作要交给瑞典人来负责?
然而冷静过后,瑞典人才发觉其实颁发诺贝尔奖实际上并没有对国家带来坏处。该奖每年所颁发的奖金都只是有关遗产的利息,本金依然是留在瑞典。而且,这一个奖项确实让瑞典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享有越来越高的国际声望,提高国誉。
我们不仅佩服诺贝尔的勇气,更佩服瑞典人在一个世纪前便已经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与勇气,从大格局看事情,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想。
相反的,在讲究全球化与平世界的今天,依然有不少极端民族主义者拒绝开放与竞争,每天只会把‘固打制’、‘保留股权’、‘种族配额’挂在口边,对反对声音持抗拒态度。而政党为了政治利益忽略的国家长远利益。真不知道何年何月,这样的国家才能挤入发展国家的行列?才能赢得国际的尊重?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