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7 July 2010

以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之名

http://therocknews.com/citizen-reporter/comment/2010-07-07/17708.html

新一期的国会会议才不过两个星期,各种各样的议题便已经开始引起议论纷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国家皇宫建筑与军购的问题。

例如国家皇宫超支数亿,而且并没有经过公开招标便把合约颁发给数家与巫统有密切关系的土著承包商。而潜水艇购买的课题也继续在国会发酵。吉隆坡峇都区国会议员蔡添强揭露随潜水艇一起购买的水雷与导弹比他国所购买的单价出现了高达20%的差价。

政府纵容面对在野党的指控,所有问题皆以 ‘国家安全’为由拒绝披露更多。

军购是一个国家最高机密的资料之一。除了重要资料如妥善率,武器使用参数等等以外,其他资料一般上都必须局部公开,尤其是在购买合约内容。这一点尤其是在民主国家更为重要,也符合了文人管军的政策。

但是,军购合约一般上非常复杂。除了涉及购买细节以外,还涉及了售后服务细节、后备器材供应、技术转移与武器第三方转移、甚至是回扣等等。这些资料,尤其是回扣,是最敏感的部分。

军方与公民社会因此经常出现了对峙的窘境。一方面军方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透露详情。而一方面公民社会却因为良政与透明度为由要求监督军方。尤其是有些居心不良者趁机‘捞’一把,涉及舞弊等等。当然,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此如何在这之间取得平衡也是各国政府头痛之处。

在我国,国防部军购从独立至马哈迪时代都是相当低调,其目标仅是为了保持最低的武装威慑力。90年代末当纳吉上任国防部长后,适逢国际环境转换,与邻国关系上下起伏,再加上中国军事崛起,政府以军事现代化购买不少武装配备。

同时在国内,马哈迪的私营化计划诟病开始浮上水面,不少舞弊开始在报章上曝光。马哈迪政府若没有强硬手腕则已经出事。在90年代米格苏凯战机以及战舰后,本地军火商,军火代理与政府开始发现军购时最好‘过河湿脚’与‘捞油水’的地方,惠及朋党。这是因为政府可以以‘国家安全’为由,或是《官方机密法令》来进行黑箱作业,逃过公民社会与人民监督的程序。

例如在潜水艇军购中,Perimeker公司获颁价值高达1亿1496万欧元的‘协调与支援服务’ 合约。我国仅有160名海军人员在法国训练,平均每个人头花费高达68万欧元,或折合马币300万令吉。为何费用会这么高?法方的调查人员日前公开批评 Perimeker公司只是旨在赚取佣金,根本没有任何相关的管理经验。

此外,我国其它大型军购也一样曾经与舞弊扯上关系,除了2009年一度在本地媒体曝光的欧洲直升机军购案外,我国2001年从巴西所购买的多管火箭炮也传出军方和政府高层个人从中获益。

正当政府不断的告诉人民‘钱不够用’,要大量削减津贴的时候,政府的军购清单上还有不少他们有兴趣的‘军事玩具’,如战机,预警机,和火炮等等。这些武器是否真正符合我国利益,还是很多问号。然而,一群人以‘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的借口进行利益输送,惠及朋党。继续下去,我们再多再丰富的天然资源,最后也是坐吃山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