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4 July 2010

借鑒日本宇航業發展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fread/2wzr0Px7165Q0i3n05xu7wui04Y15Vx1


日本自1955年發射第一枚小型火箭以來,從未有涉及載人宇航計劃,但是日本的宇航科技實力卻是不容忽視。雖然日本對於他們的宇航成就一向以來保持低調,其成就在本地報章也未獲重視,但是在宇航界內,即使是在整體技術上遙遙領先的美國亦對日本的成就刮目相看。


自1990年至今,日本多次發射自製研發的科學衛星。例如在1992年發射了兩枚地球磁圈貫徹衛星、1997年發射了電波衛星,2006年紅外線天文衛星,為日本的宇航科技實力奠定基礎。相反地,中國雖然耗費巨資在太空人身上,在這方面卻毫無建樹。

同樣的,日本H-2火箭的LE-7引擎早在1994年已經達到80噸的驚人推力。相反地,中國預計在2015年才能研發出來的長征-5F火箭YF-77火箭卻僅有50噸推力。換句話說,中國在最關鍵的宇航引擎技術上落後日本整整20年!

過去兩年對於日本宇航界來說是最具有意義,最重要的發展里程碑。

2009年9月18日,由日本自行研發製造,總重量達16.8噸的希望號太空艙成功與國際太空站對接。希望號此趟攜帶了總重高達3.6噸的食品與實驗品給國際太空站。52天的任務圓滿後,希望號最後脫離國際太空站並在墜落地球南太平洋上空的大氣層中燒燬。

2010年5月20日,「曉」號金星探測器在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成功。這一衛星使用了當前最先進的技術。其中除了使用離子電漿火箭以外,還使用了太陽帆作為該衛星的推動系統,利用太陽光子產生光壓來加減速。日本是世界上首個使用太陽帆作為衛星動力的國家,也是續美國蘇聯以後,第3個有能力向金星發射探測器的國家。

「曉』號太空探測器預計在今年12月抵達金星並進行長達兩年的金星研究工作。

2010年6月13日,「隼鳥」號太空探測器成功降陸南半球澳洲,結束了6年的多般挫折太空寂寞之旅。該太空探測器在2005年發射,其間登陸小行星「絲川」號並採集了不少岩石樣本返回地球。這是人類史上最接近小行星的一次,距離地球3億公里。

在「隼鳥」號返航地球之前,其6年間總共飛行了60億公里,或是等於地球與太陽之間的40倍距離。「隼鳥」號以每秒12公里的高速著陸。搜索直升機在探測器著地後短短50秒便找到它,其精確度高達1公里。

以日本的宇航計劃為例,太空人並不一定代表了一個國家在宇航工業的成就。我國政府雖然雄心勃勃欲在國際宇航成就上有一番成就,但是卻必須要以務實的態度著重與紮實的學習科學技術,培養更多本地人才與支持本地科學研究發展。

與其浪費巨資讓我國第二太空人乘搭俄羅斯「順風船」上太空,倒不如把資源放在發展我國本身的宇航或是人造衛星工業,這才是真正的利民利國政策。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