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4 August 2009

現代工業與毒氣共舞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gread/27zG0i9503eD9Mo00qeU8yrT2H994Hlh


峇眼巴西漁村冰凍庫嚴重洩毒事故,6人身亡,震驚全國。洩毒事件在我國不是首次發生,這次事件牽涉多個領域,包括漁業、冷凍食品行業、冰凍庫維修與管理行業等。

其實,這些工業都靠「毒氣」維繫,但人們卻長期防範不足,近年國內外連續爆發多宗毒氣殺人事件,才驚然發覺原來「毒」藏身邊,無所不在。

姑且勿論這次冰凍庫洩毒事故的真正成因為何,悲劇說明了一個事實──我們的生活處處與化學氣體為伍,是禍是福,須看現代人如何掌握與毒氣「共舞」的技巧。運用時必須認真遵照安全指示,以及學會辨別危機,發生事故時懂得自保。

化學物品危機處處

峇眼巴西漁村冰凍庫洩毒事故的確實成因,仍在調查中。

雪蘭莪消拯局指是冰凍庫輸氣管的閥門破裂,氨氣洩漏;大馬職場安全及衛生局調查團則提出證據,說明冰凍庫系統使用的氣體並非氨氣,而是一氯二氟甲烷,而且並無洩漏,受害者可能是因為臭魚毒氣(硫化氫或其他)導致身亡。

撇開雙方結論出現的差異不談,這宗發生在雪蘭莪丹絨加弄的事故,至少揭露了一個盲點:許多在有毒氣體「隱患」下經營的業者,是否對其賴以謀生、關乎員工工作環境安全的設備,缺乏足夠的瞭解?

更甚的是,進行調查的兩方──消拯局與職場安全及衛生局,在氣體檢驗方面都應該是很專業的,但對於慘案成因卻依然出現兩個完全不同的版本,這不禁讓人更憂心了。

勿存僥倖心態

事實上,這些年來,無論在我國或國際上,我們屢次聽聞化學毒氣洩漏或散發的事故。倘若不加以正視化學物品對我們生活潛藏的危機,持續採取「相安無事就代表安全」的僥倖心態,並繼續對它們缺乏認知,可以想像類似事故隨時還會重演。

除了工業洩毒外,不難發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無可避免接觸到各種化學物品。例如,冰箱冷氣的氟利昂、煤氣的一氧化碳、除草劑參雜的農藥、室內裝修時釋放的甲醛、燒焊時使用的混合氬氣等。當中的毒氣,可能是在我們沒有意識之下吸入。

另有一種情況則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些食物或其他物體,本身就含有獨特的化學成分,在一般情況下正常使用並未產生任何問題;反之,一旦置入封閉的空間中,營造成缺氧的情況,則會自然釋放出所含有的某些成分,甚至凝聚成一種毒氣,就像這次冰凍庫事故被懷疑可能因臭魚在封閉空間凝聚成毒氣那樣。(就連將食物暴露在空氣中接觸氧氣,也可能使之變質,但由於空間開放,有害氣體蒸發得快。)

政府甚少關注

我國化學工程博士陳樂嘉受訪時,向本報直言,化學物品對於普通人來說,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我們並不知道其真正的危險性。

「一般人不會經常在意,加上我國媒體、政府甚至非政府組織也很少關注這些問題,所以大家普遍會忽略存在的危機。要解決的唯一方法,就是加強人民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識。」

彌補認知不足

他提醒大家,在接觸任何化學物品前,必須先詳閱其使用與安全手冊,並把手冊或相關文件放置在固定位置,需要時可以馬上參閱,以彌補人們對其接觸的化學物品或可能洩漏的化學氣體,認知不足的缺陷。

當然,相關單位給予使用指導和進行定期檢查,也至關重要。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