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3大學副校長:研究應以質素為重
【明報專訊】今年4月6日《明報》發 表社評,題為〈大學研究應多一點關照香港所需,少一點迎合國際學刊所好〉,4月29日《明報》刊登香港大學3位同事的回應〈大學研究追求普世應用〉。《明 報》編輯部於4月30日又發表〈關注大學研究方向〉的回應。我們長期在大學處理研究事務,也希望提出一點看法。
香港在整體研究上投資不多, 與其他地區比較,更相形見絀(香港在研究上投資佔國民生產總值的0.79%,新加坡為2.36%,瑞士為2.57%,以色列為4.71%,以上幾個國家, 人口及經濟規模和香港相若),但香港研究表現卓越,極大部分研究成果到達國際學術水平,同時也直接貢獻本地社會。事實上,追求國際學術水平與顧及香港社會 所需並無矛盾。許多例子說明,這兩個目的並行不悖、相得益彰。從一方面看,在國際學刊發表文章有利於建立國際學術聯繫,有關研究亦可獲國際同行的評價,保 證研究符合國際標準,激發全球各地交流,使研究更趨於完善及全面。從另一方面看,香港研究人員亦常常顧及香港所需,如非典型肺炎研究、肝癌研究,以及有關 中國的研究等等,都取得豐碩成果,在在證明本地的研究工作都是從人類及社會所需出發,研究者的成果符合本地及全球各地所需,同時亦享譽國際,所以我們評核 研究,核心問題應該是研究的質素,而非研究的具體內容。
研究必須保持國際水平
研究活動種類繁多,從事基礎研究的人員在各自的 專業領域尋找問題、創造知識。學術界及社會應支持基礎研究,創造一個充滿學術自由的環境,讓他們茁壯成長和發展。其他研究可包括應用研究、合約研究、特約 研究以及知識轉移與交流,並以社會效益為首要考慮。身為大學一分子,我們認為研究是多功能的,且絕不忽視研究成果造福本地社群。香港這個國際都會,正致力 爭取成為區內教育樞紐,因此必須以研究實力為主導,積極推動地區轉型,成為知識型社會,否則不進反退。但最近一項調查發現,香港科研競爭力已跌出全國三甲 之外,這對香港這個擁有數所以研究著稱的大學的國際城市來說,不啻是一大警號。因此,我們的社會、政府和大學應共同努力,加強我們研究的國際競爭力,以免 落後於全國科研發展的步伐。我們因此認為研究必須保持國際水平,方可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地位。
譚廣亨- 香港大學 副校長
黃乃正- 香港中文大學 副校長
袁銘輝- 香港科技大學 署理副校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