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9 October 2011

德国正面对待历史古迹

http://www.nanyang.com.my/node/393324?tid=490

历史古迹是活生生的历史教材,就像恐龙化石般,让现代人欣赏时间距离的产品,纵使这些在当时只是芝麻绿豆的小事或是微不足道的小物件,仍然扣人心弦。然而,由于人人兴趣有别与智慧高低不一,所以人人看历史的态度不一样。

有人认为活在当下最重要;也有人认为未来比历史更重要,甚至不惜要摧毁历史古迹,为后代子孙带来遗憾。

这也就是为何有些国家虽然号称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其历史内容却一盘散沙无法凝聚人民,古迹文物被破坏;相反地有些国家历史虽然仅有短短数百年,却留下璀璨的硬体文物与文化精髓,留待后代品尝细嚼。

德国的民族国家源自1871年普法战争后的于普鲁塞王国,从此屹立欧洲。这个国家在踏入二十世纪可谓是多灾多难。先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受希特勒的纳粹思想所影响而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惨败,被美苏法英四强分割为东德与西德。冷战期间,柏林市更被东德共产党以围墙分割。

战争严重损毁文物

战争使得首都柏林的文物受到极大的损坏。二战时,德国首都柏林超过7成面积受到联军轰炸影响严重损坏。不少坐落在东德所管理的柏林市内的古迹更因为战后缺乏资金而被迫丢空,任由日晒雨淋。直到目前为止,柏林市内还有不少战争期间被丢空的历史古迹仍然正待重建。

事实上,德国政府重建或是维修历史古迹的方式特别。他们并没有完全摧毁或拆除战争所遗留下来的不完整建筑。相反地是在原有的建筑上做出适合的安全以及修复工作,尽量展现出其建筑原先的风味。

坐落在柏林市博物馆岛内的新国家博物馆便是最好的例子。该博物馆建于19世纪中,在二战中不仅建筑物受损,不少馆内的文物与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壁画受到严重破坏。这座博物馆在东德政府时期并没有修复。

柏林老建筑没被毁

1997年,该博物馆耗资2亿欧元开始修复工作。在英国著名建筑家大卫奇普菲尔德设计师的帮助下力求恢复该馆二战前原貌。修复工作在2009年10月17日完成重新开放民众。

根据该馆的简介,馆内不少处都是新旧建筑合成。例如在已经半倒塌的支柱、墙壁上修复增建。有数幅高达三层楼的墙壁甚至上中下层建自不同年代。该博物馆如今展出埃及古物、欧洲古代以及石器时代等的出土文物。

在新国家博物馆不远处则是建于1830年的旧国家博物院。希特勒执政期间曾经在这座磅礴建筑外的广场进行过多次的阅兵礼及大集会,在二战时也是联军空炸打击目标之一。其建筑物及支柱身上还可以看到弹痕累累的创伤,仿佛时间永远停留在那一刻。

柏林市内还有不少残旧老建筑,但是政府并没有因为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摧毁这些历史古迹。

政府没宏观看历史

相反地,把目光放回在亚洲,各国政府注重眼前的政治与经济利益更重于国家的历史意义。例如大量中国文物在文革时期受到摧毁或是盗出国。长江三峡水坝建筑也把不少有历史意义价值的建筑给埋没。

同样的在我国,80年代马六甲政府曾为了发展要铲平三保山。其他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如双溪毛糯的麻疯病院以及吉隆坡市中心拥有一百年历史的半山芭监狱最终都逃不过经济与发展的洪流。

现在对华社具有特殊意义的苏丹街业主更必须让路给在地下的捷运系统发展。 由此可见,政府并没有从宏观角度看待历史,看待历史文物与古迹的程度更是远远不如德国。相反地却从政治角度,主观的对历史定调。苏丹街如果成功被征用,谁将会是下一个目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