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6 March 2010

恐龙之死有定论?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gread/2BJN044O1ka30Ljw01AK3tPB2L0677Gr


科學界對恐龍何以絕跡地球的追索,在強烈好奇心驅使下,始終不曾停歇過。其實對人類而言,為恐龍滅絕真相解密,其意義絕對不單僅是滿足好奇心,還能「以古鑒今」。
無論恐龍滅絕是源於小行星撞擊地球引發環境劇變、被銥元素污染影響正常繁殖,或其他原因,試想想,連這個史前億年霸王都因此而滅絕,一旦當初的災難重臨,人類會否將與恐龍一樣踏上滅絕的道路?
尤其41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已證實了希克蘇魯伯小行星撞擊事件的確曾發生,其毀滅威力之大,足以促使恐龍日後的滅絕。小行星毀滅性撞地球的歷史會否重演?人類又能如何避免大災難重臨?
「小行星撞地球當然仍可能會發生,人類當然也可能因為同樣的原因而滅絕。」本地理科博士陳日佳受訪時,向本報如是指出。
他解釋,事實上,每天都有很多小行星或隕石從外太空飛進地球,闖入大氣層內,流星便是一例,但很多時候並無引起大災難,由於大多數都體積小,甚至沒被人發覺。
而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導致恐龍走向滅絕(或至少造成大量恐龍死亡),除了因為該小行星體積龐大(直徑15公里)外,更主要原因是它撞擊在海域裡。
其實,近年天文學研究已表明,直徑大於1至2公里的小行星就足以滅絕人類,其中已被確認的約有100顆,但此數字可能只佔待發現總數的百分之五。
天文學家邁克爾博士曾透露,在1989及1996年,地球附近曾飛過一顆直徑300公尺的小行星,距離之近,僅是地球與月球的差距。然而重要的是,人類只有不足2星期的警報期,一旦該小行星真的撞落地球,也許不會導致全人類滅絕,卻足以毀滅人類文明。
「而在1998年8月,一顆直徑1公里的不知名小行星,更幾乎擊中地球,而在撞擊前,人類只有6小時的應對時間。」
據悉,冷戰時期的核子偵測衛星曾發現,每個月都有一顆相當於廣島原子彈威力的小行星在地球的上層大氣掠過。
邁克爾說,人類觀察了水星、火星及土星的衛星圖像,發現它們有個共通點,即都承受過多次連續撞擊。太空梭宇航員也曾為地球的百多個可能的撞擊點定位,它們都是在過去20億年間形成,但隱藏在海底的撞擊點可能雙倍於地面。
雖然小行星毀滅性撞地球的可能性無法讓人忽視,但陳日佳認為,我們不需要杞人憂天,因為即使有發生的可能,也或許是數萬年甚至更久以後的事。
「世界各地的太空中心或宇航署,都在追蹤銀河系內不少小行星及隕石的足跡。」
人類不會坐以待斃
美國眾議院在1992年成立委員會進行太空監測計劃,以偵測更多掠地小行星,希望在20年內可發現75%直徑達到1公里的小行星。
但邁克爾強調,長週期彗星難預測,加上體積細小,就算軌道被確認了,在短短10年間也會發生漂移。
既然小行星毀滅性撞地球的發生不無可能,人類當然不會坐以待斃,近年科學家提過不少偏移小行星的策略,如發射可繞行小行星的探測器逐漸將朝著地球飛來的小行星帶離軌道、以太空器將它撞離常軌、動用核武炸毀小行星等。
邁克爾說,若有50年的警報期,只需要秒速1至2公分的帶有核彈頭的導彈,就可以偏移「攻擊者」的軌道了。但若導彈沒能偏移其軌道而是把小行星炸碎,人類所面臨的衝擊及危機將更加巨大。
陳日佳也認為,以此類導彈撞擊飛向地球的小行星,成功率其實很低,因為若它對地球構成威脅,其體積和速度必定非常驚人。「舉例,一個人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抵擋迎面而來的火車,可想而知成功率並不高。」
他說,還有一種想法是在太空部署強力鐳射,把飛行中的小行星及隕石擊碎或讓其偏移軌道,但至今只停留在科幻小說階段!

東南亞恐龍「現身」泰國


「在恐龍時代,基本上東南亞大陸已經形成(雖然其海岸線模樣和現今的有很大差別),如果說這片土地曾被恐龍所統治,則一點也不奇怪。」本地理科博士陳日佳這麼說道。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教授趙資奎也向本報指出,東南亞有中生代地層,近年來在泰國更頻頻發現恐龍化石。
譬如,泰國東北部孔敬府曾經挖掘出超過1000件的恐龍化石,2007年則在毗鄰的呵叻府石橋村發現億年的禽龍、鴨嘴龍、翼龍、異龍的化石。
趙資奎指出,除了泰國,東南亞其他國家包括大馬,至今仍未發現恐龍化石的蹤跡。「其實,發現恐龍化石是可遇不可求的,得靠許多條件才能『成事』。其中,保存意識最為重要。」
他說,因為積極發展基礎建設而不斷「動土」,中國近20年來挖掘到許多恐龍及恐龍蛋化石,但若是民眾不具有保存意識,一不注意就扔了、毀了,實屬可惜。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