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1 December 2007

大马自制火箭

自从我国首名太空人锡慕查化于2001年10月10日升空以后,政府对太空人热潮几乎持续保持温度。各种大小场合他都备受欢迎,从来不缺席,从巫统大会到浪交怡军事海空展都可以看到他的足迹。政府除了拨款更多发展宇航工业以外,更预计在2011年遣送第二名太空人上太空。更荒唐的是政府计划耗费巨资购买大马首名太空人所乘搭的太空舱。但是,我们就是不知道之前从太空下来的实验结果到底是如何?

日前有媒体报道,大马国家宇航总司总执行长拿督阿末沙比表示我国将会在未来数年发射自制火箭,并且已经鉴定数地做为火箭发射基地的可能性。虽然数月前的太空人计划在民间颇有微言,但是发展自制火箭总比乘搭别人的火箭上太空更有‘面子’。

一般上拥有太空计划的国家都拥有探空火箭计划,除了数个太空宇航工业大国以外,巴西,加拿大,阿根廷等国也拥有自己的探空火箭计划。

南韩从90年代开始,南韩在宇航科技上投入大量资源。从较早的自主发展本身的人造卫星技术。早期南韩和英国苏瑞卫星有限公司共同发展小型人造卫星,中期在俄罗斯协助下,发展低成本卫星遥感系统和多用途人造卫星(例如阿里郎系列卫星),后期则利用本身经验和技术发展商业卫星(无穷花系列卫星)。在2006年,南韩甚至还首次发射了军民两用无穷花5号通讯卫星。从1993年首次发射单节固态探空火箭,在短短的9年内,南韩成功发射了酬载重量为150公斤的三节式液态燃料火箭。南韩当局更雄心勃勃的计划在2015年能让第三代南韩太空发射载具(KSLV-3)有能力发射1500公斤卫星上太空。

台湾则在1998年12月15日首次成功发射本身的探空火箭,9年来已经成功发射6次探空火箭,台湾太空中心也计划在未来10年内进行大约10次的探空火箭发射。

直到目前为止,我们依然没有看过这些大学所发表的探空火箭或是其他太空火箭计划报告。虽然我国数间国立大学都拥有宇航系,但是有关火箭的研究却是寥寥可数。我们知道火箭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象征,火箭的成功研制代表一个国家对航空学,材料学和动力学上的成就。以我国国内目前的宇航技术而言,独自发展探空火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要真正实际的发展本国火箭科技,我国除了需要与美国或是俄罗斯的合作以外,更应该加强我国和南韩之间已有的宇航发展合作。

在起步发展本地火箭技术的时候,国家宇航署应该要集中研力在固体燃料推动探空火箭上。这是因为有关技术层次比较低,成本也较容易控制。然而,发射探空火箭仍然可以为我国的宇航工业与学术界累积经验和收集不少数据,例如火箭振动资料,中高空乱流参数,大气动力动向,高空离子温度和遥感资料等等。这些宝贵资料同时也能够用在其它不同的领域,由宇航工业带动其他工业科研发展。

至于在太空基地方面,虽然国家宇航公司声称在沙巴斗湖和半岛登嘉楼鉴定数地做为太空基地。但是笔者反而认为面向南中国海的砂拉越沿岸反而是更适合的地点。除了辽阔土地以外,有关地区的河流也可以做运输大型机件的航路。在该地发展太空基地不止能够带动该地的基建,也能够带动该地的旅游业。在建立本地的太空基地的同时,外国的经验值得借镜。


虽然我国和南韩几乎同样一个时候同时发展宇航工业,我国太空人也比南韩太空人更早升空,当我国政府还沉醉在乘搭‘快车’上太空的时候,南韩却是一步一步的发展本身的太空发射载具。从早期的和外国合作,直到现在南韩国家太空中心和火箭发射基地完工,明年4月的南韩太空人升空,我们都可以看到南韩脚踏实地的发展本身的太空宇航工业。

相反的,我国政府和不少人虽然一呼倒在太空热潮内,但是,在实质发展本土太空宇航工业的时候,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当我们不断的大喊我们拥有太空人的时候,我国的太空计划内甚至没有探空火箭的计划!

因此,我国政府方面应该要参考其他国家的太空发展模式,脚踏实地的以实际行动诸如发展国产火箭,实行公平竞争和推动良好资源人力管理来推动本地太空宇航工业的发展。这样,总比花费巨额来购买首位太空人乘坐过的联合号太空船‘摆美’或是第二次乘搭便车来上太空,更显得具有意义。否则,耗费巨资以后,后果如果和今时今日的‘普腾战车’一样的话,我们连累的是下一代人。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