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7 January 2008

水源管理的重要性

记得我们还在小学的时候,
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说马来西亚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国家。
这个国家没有天灾,例如台风火山地震等等,
只有人祸。

我们这里常年有雨,资源丰富。

然而今天,
马来西亚已经慢慢脱去了它以前原有的光辉。
我们这里的天灾是没有人必须负责任的土崩山崩路崩,
我们的人祸包括政府建筑漏水车祸警察暴力。

在今天,我们的锡米工业几乎已经完全倒闭,
石油村库慢慢枯萎,
国内的石化业慢慢的搬往更便宜的地方国家。
以往的长期美国资金技术,
由于政治原因,已经变成政府喜爱的中东HALAL短期投资基金。

唯一不变的,还是我们的常年有雨。
雨量不便,但是水质却是日矿于下。
肮脏污染的水源 也是同样没有人必须要负责。
新加坡曾经多度受大马的断水威胁,
然而在多管齐下的方式下,用尽各种办法来解决水的问题。
香港明报的这一篇文章叙述新加坡如何自力更生找水存水管水。
唯一独缺的是作者没有提起新加坡也同样向印尼购水。

大马政府很多高官也是在积极解决‘水’的问题。
但是却是在积极解决自己人‘水’的问题。
他们在想如何找水骗水收水散水。

现在不管在明在暗,香港和新加坡政府都在互相竞争比较。
唯有马来西亚独立50年,我们维持50年不变,因为
我们还在和众多非洲小国比较。

---------------------------------------------

嚴建平﹕新加坡水資源管理成功之道
http://www.mingpaonews.com/20080117/fad1.htm


【明報專訊】07年11月下旬,帶領香港工程師學會環境部訪問團,到新加坡考察水資源管理,研究新加坡成功的因素。

新加坡面積只有約700 平方公里,人口450百萬,人口年增長率1.9%,工商業發達,每天耗水1.3百萬立方米。雖然年降雨量達2,400毫米,但不夠土地儲藏雨水。新加坡一向依賴鄰邦馬來西亞供應大部分乾淨用水,現存兩國供水合約到2011年及2061終止。約滿時馬來西亞肯定大增供水費,新加坡更擔心到時不獲馬來西亞續約,嚴重影響新加坡百業,涉及全民生死存亡,所以解決水資源問題是新加坡政府及人民頭號事情之一。

供應管理
新加坡立國之初,已千方百計增加水源。經過幾十年努力,已建立一個多元供應體制,乾淨水主要來自4個源頭:馬來西亞供水、本土集水區、海水化淡及再生水。

新加坡立例不容許在約佔國土5%的全保護集水區內有任何污染行為,也立例要求在約佔國土45%的半保護集水區內排放的污水都要受水質管制。新加坡有些水塘不像香港般建於山谷,而是坐落於荒廢的礦坑,並發展為水上活動中心。為增加儲水量,現正在新加坡灣新填土地興建水閘,將其變成龐大儲水庫,構想大膽創新。

新加坡05年建成首間海水化淡廠,每天產量3000萬加侖,成本每立方米0.78新加坡元。海水化淡雖較昂貴,但可作為策略性供應源。

新加坡最自豪的再生水是把回收的污水經過過濾、反滲透作用、紫外光消毒、加料4個處理步驟,達至可飲用水平。目前已有3間廠房投產,每天產量2億加侖,佔新加坡10%的用水量,成本價為每立方米0.3新加坡元。再生水主要用於工商業、空調冷卻等非飲用用途。政府並把小量再生水灌注入水塘,與水塘集水區水混合供國民家用。新加坡透過宣傳教育,向國民解釋再生水的處理及水質,消除疑慮,使國民接受再生水,增加一個可靠供應來源,減低對外來供應依賴。

需求管理
新加坡政府以收費機制及節約用水為主要策略,控制需求。新加坡實施水費累進制,鼓勵減少用水,又增設水資源保育稅及供水系統維修費,提醒國民水資源的珍貴,以價格來警惕浪費,有效降低家庭用水量。政府亦以社會援助照顧因提高收費受影響的弱勢社群。此外,政府立法規管一些日常行為如廁用水分量等,減低浪費,又廣泛宣傳教育,鼓勵國民調整日常行為及採用最新科技產品,節省用水。新加坡政府的推動獲國民全力支持,成效顯著。

從訪問及觀察所得,新加坡政府早已經視水資源管理為國家安全大事,長期戰略性地從立法、政策、財務、組織、人才、宣傳教育等各方面下工夫。政府過去幾十年,制訂長遠供應及需求管理政策,並積極推動有效的水處理科技研究及產業化。為此,新加坡政府設立專責機構,獨立自主水務工作。機構用人唯才,以表現為本,重市場導向;倡廉潔奉公、靈活創新、公私營合作等,總體表現超卓。更重要的是政治及社會穩定,沒有無謂的爭拗,政府效率高公信力強,國民對國家忠誠。故能在政治、經濟、環境及社會等各方面取得平衡,全國上下一心,迎接挑戰。由於新加坡的堅持,新加坡大致已解決水資源問題,並把危機化為機遇,憑藉幾十年的經驗,努力把新加坡建設為亞洲水管理及技術中心。

新加坡的啟示及溫總的提示
溫家寶總理早前訪問新加坡後,向行政長官曾蔭權建議,特區應以創新、知識、人才及環境四方面努力。香港在前三項都保持固有優勢,只要政府努力推動相配合的政策,例如擴大輸入優才計劃、改善部門文化、加強與內地及國際合作,社會積極參與,個人自強不息,奮鬥拼摶,不難達到國際領導地位。最關鍵的是要建立優良的環境,迎接未來的挑戰。

環境包括生態及社會環境。生態環境,政府首要致力改善空氣質素及居住環境,挽留人才並吸引投資。社會環境方面,政府要建立公平、公義、自由、民主及和諧的社會,推動國民教育,加強香港人的愛國愛港之心及對社會的責任感,政治體制發展應以穩定為先,民生為主。

成功非僥倖,新加坡解決水資源問題經過多年來在各方面努力的成果,政府在當中的主導角色至為重要,國民的支持更是不可少。新加坡成功的因素頗值得特區政府借鑑,港人也要反省。我們的「老本」所剩無幾,香港社會正處於逆水行舟的景,不進則退。

作者是香港工程師學會環境部主席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