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6 May 2010

太空計劃:路何方?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gread/28dG006Y1rSP0a5x0a3a576h09M461gE


2007年大馬發送首位太空人,接下來,最快將在2015年第二次發送太空人,看來我國已立下推動宇航業的決心。但備受爭議的,除了上太空拉茶之外,還有發送太空人是否過於奢侈?這是不是發展宇航業的唯一道路?

本報專訪我國理科博士陳日佳,以及美國航太與機械工程系大馬博士生羅永強,雙方皆認為,發展中國家推動宇航業能為國家經濟、工業、聲譽等各方面帶來好處。

但大馬的科技、資金和人力都不及發達國家,相較於耗費重資發送太空人,我國其實更適合著力於進行微重力研究、製造人造衛星、研發火箭零件,或開辦太空旅行。日韓印度等宇航業已略見成就的國家,都曾經走過這段路,經驗值得借鑒。

發展宇航業,大馬有著比其他東南亞國家更優越的條件。所以,假如更有效率地規劃未來發展之路,我國的太空夢可走得更通暢,也更理智,並減少走冤枉路。

「宇航業是一個大雜燴,它包含財務、管理、電子、工程、商業、理科等。所以,發展宇航業肯定可以帶動很多領域。」有參與本地人造衛星研究的理科博士陳日佳,對發展中國家推動宇航業表示萬分支持。

「假設我們要製造一個人造衛星,我們就需要相關人才設計,還要有電子專才製造。」他解釋:「就像發展汽車工業,不止是鋼鐵業,電腦軟體、製造業等領域都獲提升。推動宇航業是同樣道理。」

宇航業還能帶動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及吸引外資。「美國至今仍在大力發展宇航業,他們看到龐大的經濟收益。1美金成本約可賺5至6美金。」

雖然如此,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航太與機械工程系博士生羅永強,接受本報越洋專訪時,卻不完全支持自己的祖國發展宇航業。

他認為,大馬太多領域有待發展,同時堆疊在一起,反而難見起色。「大馬應該先注重國產車發展,才來談太空!」

他說:「雖然大馬已成功發送太空人,提高了國家聲譽,但這和發展宇航業絕對是兩回事。」

從小型衛星開始發展

如果大馬真要推動宇航業,該怎麼做?在美國完成航太機械工程學士、碩士學位,正修讀博士的羅永強認為,大馬不應倣傚美國投入巨資,反而應該從較小領域發展,如建立小型衛星站。
「印度、韓國、台灣等也是利用這種方式起步。他們沒有一步登天,去建造一整個火箭,而是建造一個小衛星或小零件,再放到美國或俄羅斯的火箭內發射。」

提到自己發射火箭的風險,羅永強說,短短5秒內很可能所有資金和人力都毀於一旦,大馬沒必要冒這個風險。反之,可協助大國製造一些火箭內的小零件,並從中學習。

羅永強多次參與了展示各國研究成果的美國航空航天學會年度會議,近年越來越多亞洲國家如印度、韓國的學生參與。他認為,這顯示這些國家的宇航業發展已漸入軌道。他們走過的道路值得我國借鑒。

陳日佳和羅永強的想法不謀而合。他提醒:「政府必須清楚,我國發展宇航業應該做些什麼。我們不能製造載人太空船,因為我們沒有能力和金錢,但我們可以從事微重力研究、製造人造衛星等,這些所需資金較少。」

陳日佳總結,推動一個國家的宇航業有3項重點:金錢、科技和政治意願。他認為,雖然我國政府有意發展宇航業,卻沒有提出具體情況。「如果政府有意出資和有政治意願,我相信,這個領域是可以做的。」

大馬的微重力科研和人造衛星研發,其實都已開始,只是,在2007年發送太空人引發爭議後,各方包括民眾對我國太空計劃的焦點都模糊了,以致出現各種質疑。而我國太空計劃的推動者,更應認清朝向對的方向走。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