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6 May 2010

與大國合作免走冤枉路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gread/GNS/2l0J0Duf1SB70Lhx0dyK57Bj0vi26oda


大馬欲推動宇航業,不能閉門造車,應該通過各種方式更多向海外取經。

理科博士陳日佳表示,這種合作關係在全球常見,也是一種可取的方式。「韓國和俄羅斯合作,在韓國建立一個太空基地;日本和美國合作,研發火箭。」

韓國和俄羅斯在2008年簽署了10項合作協議,就包括了太空項目的合作。在俄羅斯協助下,韓國建立了一個太空港,除了用以發射火箭之外,還是一個太空教育基地。

「那裡展示了發射過的火箭、科研產品等。久而久之,它可以帶動國內的宇航工業。這一點值得大馬學習。」

去年,韓國兩級火箭「羅老號」,一級由俄羅斯赫魯尼切夫國家航天研究和生產中心製造,二級則由韓國製造。結果,二級火箭發射失敗。陳日佳堅稱,欲發展宇航業,大家都免不了向航天強國學習技術,且在失敗中再嘗試。

另一邊廂,日本也和美國密切合作。「當時,日本研發自己的火箭H2,但是國產火箭成本太高,他們就學習美國的技術,製作成H2A火箭,價格大大減小。現在,他們還在使用H2A火箭。」
陳日佳表示,大馬也和日本合作,進行微重力實驗。大馬國家太空署每年邀請學校呈交微重力研究報告,並選出最佳的一組前往日本參與微重力實驗。而2007年首次發送太空人,則是大馬和俄羅斯的一種合作方式。

「一步登天」看到學不到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gread/GNS/2dtR0Jp51oRY0Y3k04rS57o70azK6Xxi


「我們把太空人送到俄羅斯發送升空,其實就是一個快熟面。吃快熟面就是要飽。同樣,發送太空人就是要告訴別人我們有太空人,就這樣而已。」

我國仍在發展太空領域的初階段,理科博士陳日佳質疑:「現階段就發送太空人,我們可以學到多少技術?所謂太空技術不單只是上太空,還包含很多領域。比如做火箭,要知道材料怎麼用、怎樣控制軟體、怎樣冶金等。」

他強調,如果我國決心發展宇航業,發送太空人是絕大多數民眾看得到卻學不到的東西。「太空人可能學到一些太空船的基本按鈕,但他不可能知道為何這個儀器是這樣設計。只有在參與製造後才知道。」

上太空更像政治姿態雖然如此,陳日佳承認,發送太空人並不是完全沒好處。「只是我國發送太空人更像是政治姿態,不是政治意願,而且費用龐大。」

他堅稱,發送太空人應該讓人民看到更具體的好處,而並非只有少數人獲益。

他批評:「首位太空人做了實驗回來,出示了研究成果後,就沒有後續了,也沒有為未來的宇航業發展打下更結實基礎。」

他建議,太空人到太空做實驗回來後,若發現某項研究值得進一步去做,政府可撥款鼓勵科研人員或學生繼續研究。太空人也可研發某種太空產品,再請更多人去製造和出售。這樣,受惠的圈子就會大增。

「在太空無地心吸力下,科研人員可利用觀察到立體癌細胞尋找病原。美國人上月球探測二氧化碳,也為後人帶來極大影響。」他強調,這就是具體的成果。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