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1 October 2007

发展宇航太空工业或是发展生物科技?

发展宇航太空工业或是发展生物科技?
- 回甘国隆先生的《搞科技切忌假太空》

本文旨在回应甘国隆先生本月13日在《东方名家》的《搞科技切忌假太空》之文章。甘先生认为,我国应该学习新加坡一样,致力发展我国的生物科技。笔者赞同甘先生的部分意见。尤其是我们的邻国新加坡在吸引优秀外国科技人才和政策上的配合,这是有目共睹。在国外不少的重要生物科技学术期刊上都可以看到来自新加坡研究机构发表的研发论文。有一点更加不能否认的是,我国政府在吸引外国优秀人才和留住国内人才的政策的确不如他国。但是笔者并不能苟同甘先生认为我国也应该学习新加坡发展生物科技的意见。

从宇航科技和太空探索角度来看,笔者认为甘先生对于现今世界宇航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深入了解。换另外一个角度,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看,笔者反而认为,撇除政府政策偏差等等的人为因素,我国反而更加应该致力发展本地的宇航和太空探索工业!在某一个程度上,新加坡由于地小的关系,即使拥有一定的科技实力,也并不能发展其太空宇航工业。

首先,甘先生认为目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在太空探索技术上执牛耳。事实上,从国际太空探索科技来看,除了美国和俄罗斯以外,欧洲宇航署和法国太空科技的实力也是不容忽视。在国际运载火箭卫星发射市场上,除了美国以外,法国的亚利安系列运载火箭也是可靠安全和价钱上最好的选择。

从地理环境角度来看,马来西亚是非常适合发展太空探索工业,尤其是和外国合作发展发射运载火箭。和所谓的‘经济走廊’比较起来,发展本地的太空工业是更加能够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发展本地太空工业不仅务实,能带动多方面的发展,吸引外国长期资金和外国的先进技术,更能推动有关当地的基础建设。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在赤道附近,低纬度,这个位置事实上非常适合发展太空工业,尤其是利用运载火箭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可以有效利用地球自转的速度,无需再做转换轨道的动作就能直接进入目标轨道。

在此区域发射运载火箭耗力小,所节省的火箭燃料高达二成以上,又或者可以承载更大的重量,发射费用更便宜,有利商业竞争。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国家的火箭发射基地都是尽可能靠近赤道。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甘乃迪太空中心和日本的种子岛,法国在南美洲的圭亚那。就连我国的邻国印尼也开始和俄罗斯合作,在该国建立太空基地。另外,我国四周都是海域,即使不幸火箭发射失败,可以把失败的火箭控制掉入海中,不会引起灾难性的人命伤亡。

发展太空工业,建立火箭基地或是太空探索科学研究机构都能够为我国各方面带来各种好处。在教育科研方面,国内目前布特拉大学和理大都拥有宇航工程科系,发展宇航工业不但能够带动国内的宇航科学研究,更能带动和引入外国的先进技术,例如航电,材料和能源等等。其中如果能够引入外国的液态火箭燃料技术则更能够提升运载火箭能力。如果能够将这些技术商用化,更能提升本地的经济实力。此外,就如法国在南美洲的圭亚那库鲁的火箭发射基地一样,每年都能吸引不少游客,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提升有关地方的经济实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展运载火箭技术更能可能能为马来西亚带来军事战略上的优势。运载火箭和弹道导弹的技术有一定程度的类似,所以掌握运载火箭上的技术在战略意义上,也代表我国在某一个程度上掌握弹道导弹技术。这类导弹对于大国来说虽然只是属于战术性武器,但是对于土地面积的小国来说,却可以被当成是具有阻喝效用的战略性武器。届时不管我国是否真正的发展类似武器,却足以形成一定的阻喝效用。

但是,和生物科技一样,宇航太空发展需要政府的长期支持才能看到其效益成果。所以,政府是否有决心要长期投入大量金钱人力资源,而人民是否有耐心看到成果是值得商讨。更重要的是,诚如甘先生所言,如果要成功,政府除了有必要纠正执行偏差以外,更要在吸引外国人才方面下更大的苦工。或许有人认为以我国的国力,在现阶段谈论发展宇航和太空工业是天方夜谭,但是,有哪一项不是从梦想开始?毕竟,能够在价值逾二十亿美元的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分一杯羹是一项相当吸引人的。

所以,与其花上过亿的纳税人金钱送人上太空,与其学习新加坡开发生物科技,为什么我们不要致力发展本地太空宇航工业?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