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总与马华最近就华教问题在报章上一来一往,引起不少关注华教发展的人士关注。董总自5月宣佈退出教育部华小师资特別委员会圆桌会议后,不少马华政治人物
以及亲马华组织与人士均感不满。柔佛州许多有马华背景的「不懂事的董事」,甚至以退出州董联会威嚇董总。最近,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一句「马华疑典当华社利
益」,更触动了马华的神经,倾巢而出抨击董总。
但是人们为何不问,董总为什么突然这么强硬起来?不少马华政治人物均劝告董总,在教育部与马华拿出诚意解决华教问题之际,应该积极配合而不是搞对抗。但是问题在於,董总真的在「搞对抗」吗?而教育部又是否「真的有诚意解决问题」呢?
首
先,华小师资问题並不是一个新问题,董总更不是第一天想要与教育部联手解决这个问题。华小师资问题自80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困扰华社。歷届的马华副教育部
长都信誓旦旦要解决有关问题。如今在大选即將来临之际,教育部仓促成立这个委员会,但是这是否表示在大选人事更动后会继续有下文呢?
华小
师资的问题之所以一直存在,而且久久不能解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教育部內的「小拿破仑」横行,导致华小师资数据不齐全,不能让决策者做出最好的判
断。另外,教育部一向以来以国小为主的政策,也是导致今日华小乱象纵生的主因之一。而这两个问题互相加强,衍生更严重的后果--不具华文资格的教师被派到
华小,导致学校管理层在行政问题上面对难题。
此外,在维持独中现况的爭议上所揭发的华教契约问题,主要是源自於教育部政策研究与策划组所
发出的公函,指马华前领导层在国阵成员党提呈1995年教育法令草案时,同意接受「独中统考文凭维持现状」,来换取撤销教育部长关闭华小与淡小的权力。官
方文件不容造假或是篡改。副教育部长魏家祥彻查教育部的档案便可知道事实真相。为何偏偏还需要总会长蔡细歷去询问马华前辈?
作为华社的最高「教育机构」,董总如今要採取如此强硬的態度,並不是因为想要藉著国內局势向政府或是马华施压,更非如马青张盛闻所说「董总像政党」,而是政府与马华一直以来都没有积极解决华教师资问题,更没回应华社教育建设的需求。
若华社基层支持与认同董总扮演「压力集团」的角色,董总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不管最终华教圆桌会议有没有结果;不管「不允许独中增建的社会契约」是否真正存在,华社不能没有董总!
Tuesday, 12 June 2012
华资企业应资助博硕士生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53168?tid=490
1980年代,国立大学升学渠道有限,有些学子有幸出国深造,但是也有不少家贫只能望门兴叹踏入社会打拼。由于当时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奖学金或是助学金机会非常少,能够突破重围获得奖学金的更是少之又少。
90年代随着国内私立学院与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以及经济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华团与大型企业提供奖贷学金,或是赞助学生在本地大专就读等等。从1997年开始,政府通过高教基金以及更开放的公共服务局深造机会,使到国内学子的高教梦想得以实现。坊间更有不少人说:“如今的年代不会没有人因为经济问题而放弃继续深造,相反地只有能力问题。”
企业对人才渴望提升
随着我国大专水平日益提升以及普及化,再加上更复杂与多变的营商环境,企业对人才的渴望也跟着提升。如今,许多企业在聘请主管级人员的时候已经达到了硕士或以上的水平。同时,越来越多的本地华资企业也已经开始意识到研发新产品的重要性,博士毕业生的出路已经不再局限于高等学府讲师。
然而,虽然本地私立与国立大学所提供的硕博士学位也越来越多选择,但是很多时候却因为经济、家庭因素而乏人问津。
目前,政府通过《我的头脑》高教计划为国内数百位硕博士学生提供学费与生活费。来自企业给于硕博士的奖贷学金为数不多。来自华社企业的硕博士资助可说是少上更少。
目前,政府通过《我的头脑》高教计划为国内数百位硕博士学生提供学费与生活费。来自企业给于硕博士的奖贷学金为数不多。来自华社企业的硕博士资助可说是少上更少。
事实上,我们能理解某些比较保守的华企由于担心科研技术外流问题而未与大学合作。另外也有些妙想天开希望能够不费分文获得技术等等。
华资企业不注重科研
但是华资企在面对竞争日益增加的国际环境下,尤其是中国急速科技发展的情况下,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作业方式才能期待突破。
华资企业提供硕博士奖贷学金可说是利多于弊。首先,参照发达或是其他发展中的国家,持续性的经济发展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积极支持和进行产品科研。在美国和欧盟,私人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大量投资在科研和资助博士生进行与公司利益相关的研究项目。在美国,私人企业所投入的科研包括资助博士生的资金几乎超越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总科研拨款。相反地,在我国华资企业中,科研往往并没有获得重视。而且,往往所涉及的科研活动都是旨在产品开发或是延续的产品改进。
韩国三星是成功典范
我们以美国柯达公司为例,该公司所生产的照相机与胶卷曾经一度风靡全世界,甚至还是世界上第一个(1976年)推出数码相机的公司。然而由于决策错误和欠缺更深入的研发经费,最后导致该公司逐渐没落到如今必须要出售手上的数码技术版权来避免破产。
再看看如今韩国的三星公司,该公司每年将百分之二十的利润投入在研发工作或是资助大学研究项目。每一年在欧美所申请的技术专利权达数千项,使得该公司能够在短短十年内从一个韩国本土公司转型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数码产品公司,连一向在有关领域遥遥领先的日本科技公司最终也必须俯首称臣。
华资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积极且重要的角色。资助博硕士生不仅能帮助国家培养人才,也能进一步加强本身的科研能力和竞争力。何乐而不为?
Subscribe to:
Posts (Atom)